我的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也許在現在我們對農民下一個定義是困難的,因為我們無法對這個中國最大的群體作一個簡單的概括。自古以來,農民就和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是農民,就有剪不斷的土地情結。我說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就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父親一生沒有離開自己的土地,雖然他也曾經試圖在土地之外的世界作一些努力,但均以失敗而告終。只有土地,讓他的一生有了些許亮麗的色彩。
父親是隨共和國成立而出生的那一代人,這一代人目睹和經歷了新中國幾乎所有的政治事件和經濟災難,五十年代的大躍進運動,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和隨后的文化大革命,當然他們也體驗了改革開放的甘甜與辛酸。他們這一個群體是見證中國建立和發展歷程的一代人,這一代人為新中國作出了種種努力和探索,包括默默生存默默經營土地的農民。
作為農民的父親,童年和青年時期可以說是充滿坎坷和不幸的。拋卻農民本身的貧窮和艱難不談,就是一個接一個的自然的和人為的災難,對于他來講,已經是太多太沉重了。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不止一次地談起過他的童年的艱辛與困苦。他說這種艱辛與困苦直接造成了他企圖通過讀書來擺脫土地的失敗——父親只斷斷續續讀了三年的小學課本。
父親年輕的時候做過好多好多事。父親說爺爺本來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他寫的一手好字,作過公社會計,是當時為數不多的黨員。大躍進那幾年為了自己幾個孩子避免餓死的厄運而犯了錯誤,被撤消了職務和黨員的資格。從此后,爺爺帶著父親他們就做起了“生意”。所謂“生意”就是推著獨輪車從微山湖販魚到棗莊。爺爺和父親用獨輪車推動著全家人的艱辛歲月。后來,爺爺年紀大了,推不動獨輪車了,父親一個人去了鉆井隊,在那里打磨著自己的青春。
父親并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他喜歡到處走走轉轉但我的出生改變了他的這種生活態度和方式。我是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出生的,那一年父親離開了鉆井隊,回到了我和母親的身邊,安分守己地和土地打起了交道。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著家鄉的邊陲小鎮,父親不安分的心又動了。他和本家的一個兄弟聯手貸款買了一輛機動三輪車,作起了糧食生意。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在或近或遠的村鎮里穿梭,收購各種糧食谷物,然后再到或近或遠的地方賣掉。開始的時候,生意蠻好。父親那時雖然很辛苦,內心里卻是非常高興,善于謀劃的他這時又產生了許多新的想法。他說等將來有了錢自己要搞養殖,養魚或養兔子都行。可是事情并沒有如他所想象的那樣順利。和父親在一起做生意的本家兄弟在一次車禍中燙傷了腿,三輪車也受了損傷,生意只得停了下來。那時,貸款的期限臨近,無奈之際,父親只得賣了車子,償還了債務:父親的夢想破滅了。
但父親沒有灰心。這之后不久,他承包了村里的一塊凹地,他說要把凹地改造成一片魚塘。于是那個寒冷的冬天因為父親的又一個夢想變得格外溫暖起來。我至今還能清晰地記起每天的清晨,父親光著膀子在凹地里揮舞著鐵鍬和洋鎬的情景。父親高高揚起的洋鎬和他那流著汗水的肩膀在冬日的陽光下散發著希望的光澤。父親就是這樣用自己的汗水挖出了一個大大的魚塘。第一年養魚,父親不知道到哪里去買魚苗,費了不少周折才打聽到賣魚苗的地方。魚苗買來了,往魚塘里放水時才發現魚塘滲水太厲害。這是父親沒有想到的。父親做事就是這樣,從來沒有仔細論證的習慣。這讓他吃了不少虧。但魚總算養起來了。父親每天都會在那里呆上半天,出神地看著在水里游來游去的魚,盼望著收獲的日子。父親那時的心里一定充滿了渴望,他總是面帶微笑地默默給魚兒喂料和換水,從來不敢有絲毫懈怠,但沒有料到的事發生了,這年夏天下了三天三夜大暴雨,山上發了洪水。父親眼睜睜看著滿塘即將收獲的魚兒隨著洪水游走了,父親落淚了。他后悔自己沒有早一點準備魚網和魚欄,痛苦地在家里躺了好幾天。我們全家的心情讓這個夏天的雨水打濕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