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3 17:17:21
人們的閱讀行為,通常可分類為積累性閱讀、理解性閱讀、鑒賞性閱讀、比較性閱讀等等,上海市《課程標準》規定的初三學生應該“能理解一般現代文的內容,能用分析、歸納、比較、質疑等方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能自覺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具有初步鑒別能力和評價能力”的目標要求,就囊括了以上各種閱讀行為。值得引起初三師生關注的是近年 語文試卷呈現了將分類閱讀綜合起來的發展趨勢。
2006年中考現代文閱讀《孩子和書》的第17題(原試卷題號):“如果將第⑨段畫線內容改為‘他偷了您的書,您不僅沒有罵他,還給了他點心和水’,兩者相比,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請說說理由”(原文“他偷了您的書……您沒有罵他……還給了他兩塊點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試題要求將原句與改動句比較,體會兩者語言呈現出的表達效果方面的差異。與原句相比,改動句被刪去了一些字詞,標點符號也有所變化。盡管改動句仍然通順,原文表層的信息也依舊保留著,但是原句深層的思想情感內涵被丟失了。原句中表述的那些細節“兩塊”“是白皮的”,“一杯”,“放了糖”非常具體真切地表現出“她”的“善良、真誠”和“我”刻骨銘心的感激之情。原句用了三個省略號:“他偷了您的書……您沒有罵他……還給了他兩塊點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與上文“他頓了一下,似乎為了喚起她的記憶”;下文“年輕人的話使她漸漸記起了一件往事”相呼應,讓讀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到“我”真摯的感恩之情以及“她”助人為樂的“善良”之心。與改句相比,原文更能表現“我”對此事印象深刻,更真切地表現“她”的善良。這道試題的解題過程,是一次建立在比較基礎上的鑒賞過程,充分體現了比較與鑒賞結合的命題傾向。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