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22 12:09:00
面對方興未艾的新課程改革,很多生物教師不斷地優化生物課堂教學方法,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由于應試教育影響根深蒂固,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到位,有的教師依然留戀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傳統教法和現代教法完全獨立;或是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過于追求形式;或是教師觀念難轉變,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等,使生物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許多誤區,如果我們不能及時發現并矯正,將會后患無窮,制約著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
生物課堂教中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可以把一般教學手段無法表現的內容開發為不僅包括文、圖形、聲音、動畫和錄像的教學課件,在有限的時間里展示大量的教學資料,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新課程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不用課件不足以體現出新來。課題用課件播放,教學過程用課件展示,作業、訓練題用課件是顯示,甚至訓練推演的結果,生物標本或模型制作成圖片放在課件中。有的課件用艷麗的色彩刺激學生的眼球,師生互動退居次要地位;還有極個別的教師使用教學課件,可能是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在所展示對象的周圍制幾個不停閃動的小動畫,不時播放與所學內容無關的精美圖畫或動人音樂。這樣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一個無關的過渡,都挖空心思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處心積慮地把課本內容以聲、像、動畫等形式展示給學生。在追求課堂氣氛的同時,往往顧此失彼,喧賓奪主,擾亂了學生的思維,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讀,沖淡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師生、生生對話消退了,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削弱了。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首先是根據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確定該不該用課件,應該在哪個環節上使用;其次使用課件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衛生的要求;第三是課件制作要簡潔明了,注意教學課件的科學性、藝術性;第四是多媒體課件不能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如生物簡筆畫、模型、掛圖,精心設計的板書,這些教學方法更直觀、生動,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
二、課堂提問缺乏針對性
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設置疑難,能自始至終激起學生學習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利于教師反饋學生學習情況,便于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表現為盲目提問,人為地給學生認知制造障礙,備課時缺乏提問環節的設計,形成“滿堂問”,學生感到疲倦,失去學習的興趣,影響學生的思維;含糊提問,教師提出問題的語言含糊,詞不達意,學生感到盲然,搞不清題意;平淡提問,提問平鋪直敘,沒有趣味性,對概念的簡單復述,引不起學生足夠的注意,調動不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逐漸使學生思維僵化;突然提問,提問題一步到位,既大又難,高不可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僵滯;追逐提問,問題一提出就讓學生站立回答,沒有思考時間,有的甚至先讓學生站起來一個個問題“連珠炮”似地步步緊追,顯然違背學生的認識規律。
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生疑,解疑的過程。高明的提問應當“在不疑處設疑”,抓住問題的本質,符合創設問題的原則。(1)設計問題精心構思,問題少而精,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體現教學重難點,反映教材和課標對教學的要求。(2)設計的問題要讓學生通過努力探索能得出正確的解釋,難易適中,問題有梯度、寬度和深度。對難度較大問題的設置,解決采取“鋪”墊遞進式,“化整為零”,先易后難,讓學生始終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保持活躍的思維,主動積極地學習。(3)創設問題按教學知識的發展過程,循序漸進,涉及的知識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接近到“最近發展區”,把握住問題的程序性和實質的顯示度。程序過細,問題的關節過于顯露,引不起爭議,不利于思維的開展;程序過粗,隱含條件太多,學生不易抓住要點,會使討論無法深刻進行或只作膚淺的理解。(4)設計的問題要力爭開闊、新鮮,給學生帶來意外的驚喜,激發他們的求知欲。(5)教師提問語言準確,親切和藹,盡可地運用生物學科術語。提出的問題與問題之間要有空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時間。
三、分組學習無實效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并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論,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有必要提交小組討論,并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解決問題。然而一些教師缺乏理論基礎和新的理念支持,出現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盲目追隨和形式主義的尷尬局面。主要表現有:一是每一堂課都應該使用探究的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時機是否成熟,不管問題是否值得研究,教師都給學生討論,使探究教學內容無實效。二是要體現課改理念,不少教師認為不能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由學生自己經過“探究”來得出答案,盡量讓學生自由探究,花費較多的時間為代價,同樣是違背課改的精神理念。三是追求合作效果,經常是老師提出問題后,馬上讓學生分成幾個組討論(要求每個小組都有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討論的意見要點),認為學生在動手操作就是在探究,于是學生熱熱鬧鬧了一陣子,多數人遷就少數人的看法和做法,先做完的同學隨意玩耍,不守紀律,而后動手的學生手忙腳亂,各組記錄員開始分別表達意見,最后是教師統一大家的認識。四是交流時間由教師控制。不少教師對學生進行探究的時間很短,根本達不到探究的目的,教師在無形中控制著學生,致使其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被扼制。五是選題隨意,缺乏研究,不少教師對選題不夠重視,課前沒有認真準備,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個體缺乏深入研究,課堂教學中探討性問題的提出顯得很隨意,甚至出現了學生想學什么教師就教什么,但有些問題不宜在課堂內進行探究,不應隨心所然。
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萬能的,不能濫用。首先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明確探究的主題。精心設計有價值的探究問題。其次是學習內容較多,單憑個人的努力很難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的,操作難度較大,實行相互交流與討論。第三在分組活動前慎重確定組員,力求避免隨意性,分組以中等生為基準,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性別、性格及平時成績等因素,明確組長職責,注意課堂氛圍的駕馭能力。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真正地動起來,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問題,充分讓學生交流及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既要肯定答案,但對錯誤的回答必須預以矯正。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第四教學應力圖把知識的傳授與探究的過程結合起來,教師必須做到在生物學核心概念及原理的學習和探究能力的發展兩者之間保持合理平衡。對于有些問題讓學生研讀文本,能夠直接給出答案的就直接講解。
四、公開課表演作秀
教學貴在得法,不應有整齊劃一的教學范式,否則就會陷入千人一面的尷尬局面。然而,不少生物公開課、觀摩課在課堂上讓人眼花繚亂,矯揉造作,裝腔作勢,讓人覺得不像上生物課倒像在表演。表現為現代化手段一齊上陣,音樂悠悠揚揚,畫面花花綠綠,唱歌、戲劇、小品、配樂朗誦,法庭辯論異彩紛呈,“演員”在臺上拼命煽情,從布置提問,學生回答到師生互動環環相扣,有板有眼,可以說是無衣無縫,渾然一體。聽課者“大開眼界”,“大飽耳福”,如置身劇場,但生物課本身如何,卻又如墜五里霧中,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實際上不少教師的觀摩課等,教學設計活動都是為裝潢門面,或為展示自己表演才能,或以新奇的形式取悅現場聽課的教師等,活動已經脫離文本和正常的教學內容,成為課堂的“游離成分”,偏離課堂教學的目標。但在“熱鬧”之后,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這是在看戲呢?還是在上觀摩課?學生是在演戲呢還是在學知識?這樣算是學生探究嗎?知識點能落實嗎?學生能從中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嗎?難道這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簡直是嘩眾取寵,賣弄花槍,玩弄花拳繡腿。
教師無論是上公開課還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有效,適切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需要,適切學生發展的需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敢于整合學科知識,充分發揮集體教師的智慧。每節課的內容根據“三維”目標確定教法,深研教材,廣博知識,精心備課,精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要務實,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既遵循教案設計,又跳出設計方案,把生物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精心組織教學,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首席者”的地位;教學過程中多一些“原生態”,關注生命課堂的質量和水平,展示自己的教學特點和風格;對學生的提問及問答解答要及時進行評價,指出錯誤的答案,及時矯正不明確的地方。
五、課堂教學濫用賞識
賞識教育有助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形成個性化結論。然而,有些教師卻濫用賞識教育,一堂課中常掛在教師嘴邊的就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將來就是中國的托爾斯泰”,“這個學生將來的成就要超過牛頓”等等。不錯,新課程提倡學生追求思維的創新,個性化的獨特體驗和發現。然而,一些教師都曲解了這一理念,對學生的所有認識和見解,甚至是完全錯誤的結論,也完全持肯定的態度,并且大加贊譽。這樣做,顯得老師的“贊譽”用得太濫,很虛偽,易被學生識破,不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同時容易給學生以誤導,難以認識到存在的不足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產生驕傲自滿的心態,影響其學生的發展。
六、教師上課滿堂游動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許多教師能主動走下講臺,在來回游動狀態中開展課堂教學,這是一種可喜的進步。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老師的做法也值得關注,一堂課中教師幾乎不登講臺,而在臺下不停地來回穿插游動,前后左右方向莫辨,其中還伴隨著大量的動作和表情,使學生的眼球不得不隨老師,精力很難集中。雖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老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在講臺,但是講臺是學生學習最容易關注,最易于聚集精力的地方,關鍵問題,難點問題,教師最好還是站在講臺講解效果更理想。臺下“游動”也是必要的,游動能真正組織并參與學生的討論,并與學生平等對話和合作互動,高質量地開展教學活動。
七、教師上課隨心所欲
上好每一節課功夫在課前的準備,研究教材,解讀課標,剖析學生等。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少教師沒有成熟的教學設計,課程目標不清楚,課堂教學層次不清楚,師生、生生之間的活動和對話,討論缺乏明確的話題,課堂時間沒有明確劃分,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活動沒有進行科學有效地引導和控制,全由學生的興趣牽引,又沒有對學生的課堂活動進行總體歸納和評價,就在下課的鈴聲響后匆匆結束。一堂課到底完成了怎樣的教學目標不清楚,學生有哪些收獲不清楚,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不知道。更有甚者課前從不搞教學設計,上課想講什么就講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上課隨心所欲,跟著感覺走。為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強教師專業技能的學習,領會課改理念精神,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本領;加強教學常規檢查,堅決杜絕無教案上課,應該精心準備,提高課堂教學技藝,做務實的課改推動者。
八、課堂教學“放羊式”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有的教師認為要把教學的舞臺全部交給學生,自己不自覺地由教學“中心”走向教學“邊緣”,甚至退出教學舞臺當“觀眾”,淪為“放羊式”教學。其實教學是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教學理論修養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發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在教學中,學生如何真正成為主體,學生怎樣真正實現主體參與,在某種意義上講,不僅僅取決于把舞臺讓給學生,還在于教師如何成功地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實現的主要經歷,參與意識的產生過程,自主學習的啟動過程,積極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學生通過這些過程實現著主體性,一次又一次的重構與發展。在教學中能夠緊緊抓住這些過程,認真研究這一過程的基本規律,并按規程辦事,努力實現學生主體的真正參與和發展。
九、課堂教學缺乏個性
有的教師不顧自身的特點,一味采用“拿來主義”,課堂教學缺乏個性的張揚。主要表現為生搬硬套,生吞活剝,千課一面,千篇一律,死守一個模式,不會變通,直接從教輔書或通過網絡“克隆”他人的勞動成果,或是聽了名師的課后,便如獲圣寶,不論自己教什么內容,全部照抄照搬,名師的套路或是別人推崇什么,就迷信什么,完全扔掉自己。一提教學改革,就徹底否定傳統教法;或課堂教學中死守教案,從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對學生真實的有價值的問題置之不理,對學生有創意的認識隨意否定,使學生必須按照自己的思路走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根據自身的特點、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的價值,科學地設計教學預案。上課時從預案出發,又不死守預案,依據預案,又能靈活地運用預案,充分尊重學生提出有價值有創意的學科問題,及時進行探討學習。同時對于名師的優秀成果采取借鑒的辦法,吸納有用的知識,充實自己的教學,提升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探索適合自己的有用的教學模式。
十、過分淡化課堂中的知識講授
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著力提倡愉快學習,把課堂變成樂園的育人學習理念。然而,你號召自主學習,我就一字不講,撒手不管,讓學生自學;你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就絕不強迫他們,學到哪里是哪里,收獲多少算多少;你提倡讓學生樂學,我就使比賽、小品、朗誦、音樂、媒體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課堂熱熱鬧鬧,學生歡聲笑語。其實,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教師在學生發展中起引導作用,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取最大的效益。教師做到傳統教法與現代教法的有機結合。新課改并不是完全摒棄講授法,因為講授法中教師精彩的描繪,縝密的分析論證,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釋放,有利于突破重點,破譯難點,較好地把握教學的廣度、梯度和深度,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幫助學生疏理知識結構體系,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有效地駕馭課堂教學能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