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23 20:54:54
最常用的比較方法是列表法,如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之間比較如下表: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特征無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 現象伴隨狀態、形態變化伴隨光、熱產生,顏色變化 結果表現物理性質表現化學性質 聯系化學變化中往往伴隨有物理變化發生 4、建立網絡,理順關系 化學基本概念之間的聯系是千絲萬縷的,復習化學基本概念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理順相關概念關系,也就是對相關概念按一定的從屬關系或衍生關系進行系統整理,使之形成網絡。復習化學基本概念建立網絡圖的方法是建立樹狀圖。 【知識點精析】 1.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3)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如: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熱穩定性等。 2.物質的組成 原子團:在許多化學反應里,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好像一個原子一樣的原子集團。 離子: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3.物質的分類 (1)混合物和純凈物 混合物:組成中有兩種或多種物質。常見的混合物有:空氣、海水、自來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氣、爆鳴氣及各種溶液。 純凈物:組成中只有一種物質。 ①宏觀上看有一種成分,微觀上看只有一種分子; ②純凈物具有固定的組成和特有的化學性質,能用化學式表示; ③純凈物可以是一種元素組成的(單質),也可以是多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2)單質和化合物 單質: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可分為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及稀有氣體。 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3)氧化物、酸、堿和鹽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有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還可分為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氫離子的化合物。酸可分為強酸和弱酸;一元酸與多元酸;含氧酸與無氧酸等。 堿: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堿可分為可溶性和難溶性堿。 鹽:電離時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鹽可分為正鹽、酸式鹽和堿式鹽。 4.化學用語 (1)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分子—原子運動論、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2)元素符號的意義 ①某一種元素。 ②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③若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則組成該物質的元素也可表示這種單質,例如:、S、P等。 (3)化合價: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數目決定這種元素的化合價。 化合價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規定為零價。 (4)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5)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注意書寫原則、步驟、配平、反應條件、箭頭的正確使用。 (6)化學反應類型 (7)質量守恒定律 5.溶液 (1)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組成:溶質、溶劑。在溶液中,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穩定性。 (4)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及其相互轉化 一般規律: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5)溶解度、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同一溫度下溶質、溶劑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溫度。大多數固態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數物質(如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也有極少數物質(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①溫度: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小;②壓強: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越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