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02 21:37:37
物態變化的含義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首先利用分子動理論從微觀意義上解釋物態變化的本質
1)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的運動
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固知識點
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熱。
1、凝固現象:①“滴水成冰”②“銅水”澆入模子鑄成銅件
2、凝固規律:
①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且溫度不斷降低。
3、晶體凝固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凝固點、不斷放熱。
4、凝固放熱: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時放熱,防止菜凍壞)
②煉鋼廠,“鋼水”冷卻變成鋼,車間人員很易中暑。(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熱)
5、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注意:1、物質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
2、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
熔化知識點
熔化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1、熔化現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2、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3、晶體熔化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4、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為80.5℃。當溫度為790℃時,萘為固態。當溫度為81℃時,
萘為液態。當溫度為80.50℃時,萘是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后,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
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于-39℃,因此測氣溫采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于-39℃,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此時保持液態,所以用酒精溫度計)
5、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標準是: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
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影響熔點,凝固點的因素
影響熔點(凝固點)的兩大因素
①壓強。平常所說的物質的熔點,通常是指一個大氣壓時的情況。對于大多數物質,熔化過程是體積變大的過程,當壓強增大時,這些物質的熔點升高;對于像鉍、銻、冰來說,熔化過程是體積變小的過程,當壓強增大時,這些物質的熔點降低。
②物質中混有雜質。純凈水和海水的熔點有很大的差異。
凝華
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熱。
凝華現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
②冬天看到樹上的“霧凇”
③冬天,外界溫度極低,窗戶內側可看見“冰花”(室內水蒸氣凝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