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現象普遍比較嚴重,探討其原因并研究其對策很有必要,這關系到我們的教育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問題的解決,要靠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心理封閉。學生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個人的秘密,本屬正常。但部分學生受多種因素影響,由此發展到自我封閉,不愿與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開心扉。因而遇到煩惱時,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相應對策:
1、新生入校一周內,召開集體談心會,班主任先自我介紹有關經歷(包括走過的彎路)、性格特點等,再讓學生逐一自我介紹,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了解。
2、平時引導學生既要與全班同學友好相處,也應該有幾位關系密切的好朋友。教師尤其班主任則應該爭取成為學生信賴的良師益友。
3、有計劃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特別關注那些心理封閉的學生,促使其敞開心扉。
二、壓力過大。父母望子成龍,教師期望過高,有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升學無望,便憂慮重重,喪失信心。如果缺乏指導,易走極端。相應對策:
1、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成才觀,懂得學習是為了發展提高自己,只要刻苦努力就有收獲和進步,考大學并非唯一出路,任何行業都可以成才等道理。
2、學校從嚴控制考試次數,淡化名次觀念。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學習成績,先肯定進步,再找出差距。
3、和家長配合,減輕學生壓力。對學生學習目標的確定要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學生一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便能逐步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三、未經挫折。有的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一路順風,未經挫折。偶遇挫折一蹶不振。相應對策:
1、平時注意向學生介紹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艱辛歷程,教師和家長如能以親身體會教育學生,效果更好。
2、可假設某些經受挫折的情境,如:假如我高考落榜、假如我競爭失敗等,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3、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探索,鼓勵學生失敗了再干,親身體會經歷困難挫折終于取得成功的憂與樂。
四、被動地位。學生在長期的傳統方式管理下,絕大多數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逐漸喪失了主體意識,依賴父母、依賴老師,一旦失去依賴,便無所適從。相應措施:
1、教學中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會學”、“我能學好”。
2、班級管理實施全員參與。班干部的產生可采取先自薦再選舉的辦法,并實行學期換屆,每學期至少更換三分之一,從而使較多學生有機會擔任班干部。還可讓學生按一定順序輪流擔任值日班長,從而促進其集體觀念的形成,主人公意識的強化。
3、組織班級活動要力求普遍參加,并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擔任主角的機會。學生在教學及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形成之后,可有效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五、知識貧乏。學生課內學習內容比較單純,課外閱讀面又比較狹窄,對怎樣進行心理調節、排除憂慮,以及恰當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則相當貧乏。相應對策:
1、舉辦專題講座,如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怎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講座等,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
2、開展心理咨詢。鼓勵有具體疑難、煩惱或難言之隱的學生去求得個別指導。
3、介紹、推薦有關書籍、文章供學生閱讀。針對共性的問題,可向學生集體推薦;針對個別情況,可向具體學生推薦。也可發動學生互相推薦。從各種優秀書籍中廣泛汲取營養,既可增加知識,又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