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5 20:19:04
新華網西寧9月15日電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是黃河源頭第一縣,20多年前,這里山清水秀、湖泊成群、濕地連片。賴于黃河母親的施澤,這個以草原畜牧業為基礎的純牧業縣在1980年至1982年連續3年蟬聯全國人均年 收入排名第一。而20年后的今天,瑪多已經淪為省級貧困縣,貧瘠的草原再也無力養育千百年來生活在這里的牧民們。
過度放牧埋禍根
瑪多縣地處青海省西南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總面積25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左右。2004年8月,教育小編來到瑪多縣,映入眼簾的是風沙蔓延、河流干涸、草原退化,越來越多逐水草而居的高原牧民開始淪為“生態難民”,移居他鄉。50歲的完瑪是瑪多縣扎陵湖鄉牧民,6年前他家還有300多只羊,一家人生活得無憂無慮,家境還算富裕,而現在,他們一家人就要改變承襲了千百年的游牧傳統。 “感情上我們不愿意搬,可是這里雨下得少,風刮得多,牛羊都快死完了。”完瑪看著即將離開的家園有些凄涼。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瑪多牧民的人均收入超過500多元,人均占有牲畜達到100多頭只。超載過牧現象已經露頭,但“突破百萬牲畜”的口號依然喊得震天響。此后短短幾年間,人口不足1萬的瑪多縣,牲畜總數就達到了79萬頭。牛羊太多了,螞蟻一般密密麻麻分布在草場。草原厚度在牛羊的啃食下不斷下降,直至只剩草根貼著地面。
草原養不活牛羊
過度放牧給草原留下的災難終于顯現出來。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瑪多縣過去“五年一大災,三年一中災,一年一小災”,雪災成了牧民們無法回避的磨難。如今在瑪多,雪災似乎不復存在,因為每年冬春季節,幾乎沒有雨雪。以前瑪多縣的降水量一年是340毫米,后來每年不足200毫米。被人們忽視的還有一點,這樣的過度放牧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進行的——黃河源頭地區的千年雪山開始融化,降雨開始減少,繼而出現干旱,區域內補給黃河水的眾多河流因為得不到天然降水的補給逐漸消退。脆弱的生態沒有了充足的水源,被啃光的草場復原之路日趨艱難,退化、沙化如草原狼一般兇相畢露。
由于降水減少等原因,1997年后,瑪多草原的牧草返青期持續推遲,牧草的生長期縮短了近50天。牧草匱乏,牛羊沒草吃,直接導致母畜懷胎率低,畜牧業生產遭受災害性的打擊。20多年前,這里擁有兩千多只牛羊的牧民比比皆是,現在能有二三十只牛羊的已是大戶。
瑪多縣扎陵湖鄉鄉長說:“這里已經連續五年沒有好好下雨,全鄉558萬畝可利用草場的82.4%不同程度地退化了。”
盲目開發在這個時候又推波助瀾。沙金資源開發,每年都引來大批淘金者;蟲草價格連年飆升,上萬的“蟲草大軍”年年涌入草原進行掠奪性采挖。為了追逐利潤,人們開始大肆捕殺狐貍、老鷹等草原田鼠的天敵,制成標本販賣到大城市。狐貍與狼很快在草原沒了蹤跡,天空中也看不見老鷹飛過,鼠害卻迅速蔓延,一發不可收拾。 #p#分頁標題#e#
教育小編在調查中了解到,瑪多縣草原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全球氣候變暖,二是鼠害嚴重,三是過度放牧和無序開發,導致珍貴的原生植被變成黑土灘,致使草場退化,直接影響牧民的生活水平。 “草原已經養不活牛羊了”,瑪多縣扎陵湖鄉牧民完瑪悲哀地說。
“千湖之縣” 為水消得人憔悴
瑪多縣素有“千湖之縣”的美譽,境內原有大小湖泊4077個。如今瑪多縣有水的湖泊僅剩261個。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黃河源頭地區最大的一對“姊妹湖”。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黃河源頭鄂陵湖出水口出現歷史上首次斷流,專家分析認為這一現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個黃河源頭乃至三江源地區生態全面惡化的重要標志。黃河斷流、湖泊干涸、雪線上升、冰川崩塌、草場退化等一系列跡象表明:黃河源生態全面告急!今天,黃河源頭自鄂陵湖往下120公里河段,所有支流已全部干涸。
瑪多縣扎陵湖鄉長對教育小編說,從1999年到現在,鄂陵湖的水位下降了將近2米,湖面退縮至少有200米,特別是去年,整個冬天沒有下雪。鄂陵湖的湖口上,去年斷流了將近三個月。上游湖泊扎陵湖水面也退縮了400米,湖水水位下降了3米之多。
青海省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時興合對多年氣象資料進行分析后認為,1995年以來,瑪多縣連續9年夏季降水明顯不足,出現了跨季節的干旱時段,導致地表水分虧缺,是連續出現斷流的基本原因之一。 根據瑪多縣氣象局局長易之勇的介紹,2001年10月至今,瑪多縣月平均氣溫持續偏高1-2攝氏度,蒸發量卻達到降雨量的4-5倍。監測結果表明,這一地區的常年性高山積雪已經減少了90%,導致域內50%的河流干涸,沒有斷流的河流流量下降了50%,地下水位在10年間下降了5米。
瑪多縣委副書記才本太說:“瑪多每年冬春季節一直刮3-4級的西北風,風是不間斷地刮,由于草山植被稀疏,風把土壤吹跑了,裸露出來的都是沙石,瑪多現在荒漠化的面積也逐年擴大,現在可利用的草場面積只剩下30%左右。”
瑪多縣無電缺水陷入兩難境地
從瑪多縣往西60多公里處,是國家投資近億元修建的黃河源水電站。教育小編看到,水庫水位比電站死水位還要低3.78米。瑪多縣電力公司經理祁進武說,去年12月斷流后,一直發不出電。如今,這座投資上億元的水電站孤零零地矗立在幾乎沒有水的大壩旁邊。
瑪多又退回到無電縣的狀態,除了少數居民用小發電機取電外,大多數居民靠點蠟燭照明。電站的配套工程——縣城自來水網絡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走進居民多杰的家里,小小的院子有兩樣東西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個是早已銹跡斑斑的自來水水龍頭,一個就是用來發電的小型柴油發電機。多杰對教育小編說,“自來水工程因為沒有電,實際上已經成了報廢工程。”無奈之下,瑪多縣的許多居民和多杰一樣,買上小型發電機,用于做飯洗衣。
據了解, 瑪多縣城在1975年搬過一次家,東遷3公里,那是因為黃河水太多,縣城周圍都是濕地。20多年后,瑪多人又期盼著搬家,這次竟是因為黃河水實在太少,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全縣吃水都成了問題。
在采訪中,很多人這樣告訴教育小編,如果按照現在的退化趨勢,幾年后,瑪多“千湖之縣”的美譽,將名存實亡!(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