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6-12 21:51:19
另有轉折與條件。
“評價人物”要分項,
“性格、政績”是兩樣。
施動(主語)、受動(被動者)別搞混,
時間、地點要看準。
概括“形象”講客觀,
言簡意賅求節儉。
“文言知識”容易混淆的現象
【例1】焉,可作代詞、助詞和兼詞,有時不好辨認:
①代詞,相當于“之”字,如:“謹食之,時而獻焉。”(《捕蛇者說》)
②疑問代詞,怎么,如:“焉足道邪!”(《史記·司馬相如傳》)
③助詞,呢,如:“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④兼詞,于此,在這里,如:“青麻頭伏焉。”(《聊齋志異·促織》)
⑤兼詞,于之,向他,對他,如:“使皇武子辭焉。”(《殽之戰》)
⑥兼詞,于何,在哪里,表疑問,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例2】詞語活用是考卷中經常出現的題型,根據第2條,舉數例區分:
①名詞帶賓語,活用為動詞:“名我固當”中的“名”字,是動詞“稱呼”之意。(《種樹郭橐駝傳》)
②形容詞帶賓語,活用為動詞,一般為意動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字,在本句中是意動用法,“以……為美”,或“認為美麗”的意思。(《鄒忌諷齊王納諫》)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