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竹記
【唐】白居易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體道;竹節貞,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
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選及第,授校書郎,始于長安求假居處,得常樂里故關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見叢竹于斯,枝葉殄瘁①,無聲無色。詢于關氏之老,則曰:“此相國之手植者。自相國捐館,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斬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長無尋④焉,數無百焉。”居易惜其嘗經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剪棄若是,本性猶存。乃除糞壤,疏其間,不終日而畢。于是,日出有清陰,風來有清聲。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賢,而人愛惜之,封植之,況其真賢者乎?然則竹之于草木,猶賢之于眾庶。嗚呼!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賢不能自異,唯用賢者異之。故作《養竹記》,書于亭之壁,以貽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聞于今之用賢者云。
(選自《四部叢刊·白氏長慶集》,略有刪改)
【注釋】①殄瘁:此指摧殘。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圓形的叫“篚”。③彗帚:掃帚。④尋:古代八尺為一尋。
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竹本固固:牢固
B.始于長安求假居處求:探求
C.不終日而畢畢:完成
D.以貽其后之居斯者貽:留給
4.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東南隅,見叢竹于斯。
譯文:
(2)賢不能自異,唯用賢者異之。
譯文:
5.作者以竹喻賢人,借自己的養竹經歷希望“用賢者”怎樣對待人才?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答:
二、文言文閱讀(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題。3.【答案】B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東南角,見這里長著幾叢竹子。(2)賢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與一般人區別開來,要靠賞識和任用賢才的人來加以區別。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聯想到人才的遭遇,闡述了“賢不能自異,唯用賢者異之”這一道理,認為賢才是不能自我顯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權者賞識和任用賢才才能充分發現賢才的才干,從而培養、重用他。解釋了作者希望“用賢者”能夠識才、惜才、愛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譯文】
竹子像賢人,這是為什么呢?竹子的根穩固,穩固是為了確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堅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為了虛心接受道,君子看見它的心,就想到要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想到虛心求道者)。竹子的節堅定,堅定是為了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就想到要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險時,都始終如一(想到砥礪名節、無論窮通禍福,始終如一的人)。正因為如此,君子都喜歡種竹,把它作為庭院中存在價值的東西。
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為校書郎。最初在長安求借住處,得到常樂里已故關相國私宅的東亭,在那里住了下來。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東南角,見這里長著幾叢竹子,枝葉凋敞,毫無生氣。向關家的舊人詢問是什么緣故,對方答道:“這些竹子是關相國親手栽種的。自從相國死后,別人借住在這里,從那時起,做筐簍的人來砍,做掃帚的人也來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長的已不到八尺,數量也不到百竿了。還有平常的草木混雜生在竹叢中,長得繁盛茂密,簡直都沒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這些竹子,是由年邁德崇的關相國親手種植,現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賤。但即使被砍削、廢棄到這種程度,其秉性卻仍然不變。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鏟掉,給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層,沒用一天就干完了。從此以后,這些竹子日出有清陰,風來有清聲,隨風依依,生機盎然,好象在感激著我的知遇之情。
嘆啊!竹子,不過是一種植物,與人有什么關系呢?就由于它與賢人相似,人們就愛惜它,培植它,何況對于真正的賢人呢?然而,竹子與其它草木的關系,也就象賢人與一般人的關系一樣。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與其它草木區別開來,要靠人來加以區別,賢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與一般人區別開來,要靠使用賢人的人來加以區別。因此,寫了這篇《養竹記》,書寫在東亭的壁上,是為了留給以后居住這所房子的人,也是為了使現在使用賢人的人知曉罷了。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