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拓展閱讀
一 木蘭從軍
木蘭者,古時一女子也。少習騎射,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少習騎射( ) (2)市鞍馬( ) ..
(3)長而益精( ) (4)木蘭乃易男裝(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
3、文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
4、木蘭是古代的女英雄。古往今來,其實像她這樣不讓須眉的女子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個這樣的人和事嗎?
1、(1)小時候 (2)買 (3)更加(4)換
2、騎馬轉戰共十二年,屢次建立功勛。
3、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
4、略。
二 好書之人有三病
好書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時名,徒為架上觀美,牙簽錦軸,裝潢炫耀,驪牝之外,一切不知,謂之無書可也。其一,廣收遠括,畢盡心力,但圖多蓄,不事討論,徒污灰塵,半束高閣,謂之書肆可也。其一,博學多識,兀兀窮年,而慧根短淺,難以自用,記誦如流,寸觚莫展,視之肉食面墻誠有間矣,其于沒世無聞,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運,古人猶難之,況今日乎?
1、解釋加點的詞語。
(1)好書之人有三病( ) (2)徒為架上觀美( ) ..
(3)其于沒世無聞,均也(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運,古人猶難之,況今日乎?
3、用簡明的話概括“好書之人”中的“三病”。
(1)
(2)
(3)
1、(1)毛病 (2)只是 (3)一樣
2、至于真的懂書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運用它,古人也以為是很難的,何況在今天呢!
3、(1)追求虛名,把書作為裝飾品,而不閱讀學習。(2)多方搜集,只圖占有,卻不研究探討。(3)終年苦讀,也“博學多識”,但不能把知識靈活運用,一生沒有什么建樹。
三 賣柴翁
嘗有農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尺,又就索門戶,仍邀以驢送至內。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街吏擒以聞,詔黜此宦者,而賜農夫絹十匹,然“宮市”亦不為之改易。諫官御史數奏疏諫,不聽。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才與絹數尺( ) (2)農夫涕泣( ) ..
(3)不取直而歸( ) (4)遂毆宦官( )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賣柴農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1、(1)給 (2)眼淚 (3)通“值”價值 (4)就
2、A
3、我有父母親、妻子兒女,等著賣柴得錢后,才能有飯吃。
4、揭露了“宮市”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迫害。
四 居安思危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貪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
其欲,斯亦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1、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1)必固其根本( ) (2)德不厚而思國之理( ) ..
(3)戒奢以儉(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3、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
4、有人說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世界也很和平了,不需要再談什么居安思危了。對這種說法你贊同嗎?談談你的看法和理解。
1、(1)使??鞏固 (2)治好,安定 (3)戒除
2、這也象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一樣啊。
3、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4、不贊同。理由略。
五 陳元方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了,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1、“法”在古漢語字典里有如下解釋:①法令,制度。 ②方法,做法。 ③效法,仿效。 ④標準,法則。你認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
3、下面對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B、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C、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D、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4、文中“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5、你認為元方所說的“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③
2、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
3、A
4、強者綏③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 5、家君沒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沒有效法家君。
六 三人成虎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1、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 距離 B、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 誹謗 ..
C、愿王察之矣 觀察 D、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結束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后人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成語“三人成虎”,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比喻什么?
1、C
2、街市上沒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變成真有老虎了。
3、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七 太宗有駿馬
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恒于宮中養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馬宮人,將殺之。皇后諫曰:“昔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①其罪云:‘爾養馬而死,爾罪一也。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爾罪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公乃釋罪。陛下嘗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太宗意乃解②。又謂房玄齡曰:“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無病而暴死( ) (2)使公以馬殺人( ) ..
(3)必輕吾國 ( ) (4)公乃釋罪 (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陛下嘗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
3、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皇后諫言中講到晏子歷數養馬人的罪狀,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1、(1)突然 (2)因為 (3)輕視,看不起 (4)免去
2、陛下您讀書曾經讀到過這個故事的,難道忘了嗎?
3、太宗因愛馬暴死欲殺養馬人,經皇后勸解才改變主意。
4、勸諫齊諫公不要殺養馬宮人。
八 長者子
昔有大長者子,共諸商人入海采寶。此長者子善誦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漩洑洄流磯激之處,當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語眾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眾人聞之,深信其語。既至海中,未經幾時,船師遇病,忽然便死。時長者子即便代處。至洄洑旋流處,唱言,當如是捉,如是正。船盤回旋轉,不能前進至于寶所。舉船商人沒水而死。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語眾人言( ) (2)不能前進至于寶所( ) ..
(3)舉船商人沒水而死 ( ) .
2、請用簡潔的語言敘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3、讀了這則故事,聯系實際,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1)告訴。(2)地方或處所。(3)權。
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駕船方法,夸夸其談,卻沒有實踐經驗。一次入海采寶途中,船師猝死,由他駕船,結果船沉人亡。
3、答案示例:(1)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或:既要重知識,也要重能力。(2)不盲從,不輕信。或:聽其言,觀其行。
九 李惠拷皮
后魏李惠,為雍州刺史。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于樹陰。二人將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爭者出,顧州綱紀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為戲言,咸無應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使爭者視之,負薪者乃服而就罪。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同釋重擔( )(2)惠遣爭者出( ) ..
(3)以杖擊之( )(4)薪者乃服而就罪( ) ..
2、李惠對州綱紀(即州主簿)說出了斷此案的辦法,你知道是什么辦法嗎?
3、從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個怎樣的人?
1、(1)認為 (2)等到 (3)原因 (4)??的原因
2、(1)捧著進獻給厲王。 (2)和氏就抱著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 (3)眼淚流干就繼續流著血
3、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4、略。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