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 短小精悍
1.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并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于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遂至狂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譯文】從前有一個國家,國內有一汪泉水,號稱叫“狂泉”。國里的人喝了這水,沒有一個人不發狂的,只有國君打井取水飲用時,沒有發狂。國人都瘋了,反到說國君不瘋的才是真瘋。因此國人就聚集起來謀劃,抓住了國君,治療國君發瘋的病,用針灸,草藥沒有不用的。國君不能承受這種苦難,因此就便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因此國君臣民,都發瘋了,國里的人都非常高興。
【啟示】多數人的荒謬有時竟會成為“真理”,但它的本質仍然是荒謬。如果在黑白顛倒的世界里,除你外所有人都說那張白紙是黑的,你能勇敢地站起來說那是白的嗎?你是否會狐疑的詢問自己:是否是我記錯了?或是我原本就是錯的?
2.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譯文】有一只蝸牛,它的左角上有一個國家,叫做觸國;它的右角上也有一個國家,叫做蠻國。這兩個國家,為了爭奪土地,經常彼此廝殺,直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追擊敗兵,至少要半個月,才肯收兵回國。
【啟示】在大千世界中,我們都是很渺小的,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聲名爭搶廝殺十分不值得,我們應珍惜生命,珍惜我們這個世界,不要冤冤相報。
3.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譯文】蝜蝂是一種善于背東西的小蟲。它在爬行中遇到東西,就抓取過來,仰起頭背著它們。背負的東西越來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勞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體堆積不會散落,最終被壓倒爬不起來。有時人們可憐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體。可是如果它還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樣抓取物體。它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啟示】現實中很多人由于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雖然他們的外形看來魁梧龐大,他們的名字是人,可是思想卻和小蟲蝜蝂一樣,也太可悲了!
4.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譯文】南海的帝王叫做“倏”,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渾沌”。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渾沌的居地相遇,渾沌對待他們非常友好,倏與忽商量著報答渾沌的恩情,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外界),聽(聲音),吃(食物),呼吸(空氣),唯獨渾沌沒有七竅,(讓我們)試著給他鑿出七竅。”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渾沌開一竅,到了第七天,渾沌就死了。
【啟示】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體質與活動的條件,很難將其他人的條件硬套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要遵循每個人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要戕殺人的天性。
5.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譯文】楊朱的弟弟叫楊布,他穿著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了。遇到了大雨,楊布便脫下白衣,換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狗沒認出來是楊布,就迎上前沖他叫。楊布十分生氣,正準備打狗。在這時,楊朱說:“你不要打狗,如果換做是你,你也會是像它這樣做的。假如剛才你的狗離開時是白色的而回來就變成了黑色的,你怎能不以此而感到奇怪呢?”
【啟示】當朋友誤解自己的時候,不要頭腦發熱,動怒發火;而應該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要學會換位思考,并理解別人。凡遇是非,務必先內求諸己,切莫忙于責人!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