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輾轉過唐宋,盛名于明清。低吟淺唱間,無不流轉著文明之跫音。聽一曲高山流水,和一句陽春白雪。在喧囂沉浮中,它驀然前行,不斷積淀,凝集成文字的婉轉,凝就成歷史的驚嘆。
走過一個轉角,再過一個胡同,即見刻有“戲院”字樣的牌匾高高掛于木頂上。這是一座頗有舊式風格的小院,匾上墨色的兩個行字,讓人無由心生敬意。踏進大堂,遠遠得見三尺戲臺上,一個纖纖的身影來回行步,袖衣翻轉,昏黃燭燈下,好似蝶蜂飛舞,靈動巧人,心底泛起漣漪,思緒飄遠。
臺下稀疏的人群,大多是年過花甲的老者。那皂羅袍中的朝飛暮卷,是不是只有他們了然于心了呢?臺上子弟朱紅鬢發,眉眼婉轉,唇齒輕啟,一唱三嘆,是那牡丹亭的一遇終情,是那長生殿的千年等待,還是那桃花扇的悲歡離合,一切之一切,化作折扇,手中舒展生花。走進細聽,萬般鶯語融入那如絲如絮的唱腔,曲牌調的悠悠轉轉,古老樂曲與民間小調的結合,更顯閩語的絲襦,真嗓的傳聲不甘示弱于傳統的纏綿,自然清晰,引人無限遐想。臺步生蓮,影影綽綽,在簾幕閉合之際,修長手指輕點,即水墨暈染,遙指,即青山成峰。那是綿長的思緒,那是滿心的向往。
引我最敬重的亦是那一招一式。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梨園子弟堅守的,一直都是那份執著與不棄。都言戲人最能吃苦,實是不假。為精益求精,即使成了臺柱子,吊嗓和氣息吐字也是每日必修。抬手,抹開,抬腳,走步,轉場,日復一日的潛心苦練,技藝愈練愈細,絕活愈錘愈精。那精細的粉飾,即使只是過場一瞬,也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臺上的每一次圓場,每一寸四方步,都凝聚著戲人對梨園匠藝不懈的追求,正是一代代堅韌執著精神的相傳,才為這個急速前進的時代保留了那一份難得的純真和真摯。
猶記得小時候爺爺時常帶我來這戲園,因好奇,嚶嚶呀呀地只會學著亂哼一通,憋了個滿頰通紅,卻也覺極有趣,懵懂童心自此被這文辭驚艷的纏綿之音吸引,遙想那字句輾轉在文學寶庫中的絢爛,向往追尋那華夏之千古絕音的精彩。
時至今日,再看戲,那份有趣依在。為了最細水長流的美麗,為了流轉了千百年不朽的文化,梨園子弟依然細細雕刻,耐心尋味。心底明澈,戲人的堅守,是為了祖師爺留給后人最寶貴的財富,是為那份熾熱的初心,但更是為了追求歷史沉淀百年那反反復復錘煉出的最好作品。而這最好的作品,需要我們去傳承,需要我們將它褪去塵埃,重新掬捧于掌心之上。
走出戲院,一彎鐮月似的月,被幾絲纖柔的云霧簇擁著,飄向那碧天。心知所幸,歷史留給我們的,總是最好的作品。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