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10-10 16:02:16
日前,國家統計局相關調查隊對該地域180戶有學生及學齡前兒童的家庭進行專題調查,結果表明,半數以上中小學生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出現過心理問題。在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容易被忽視也是最容易引發嚴重后果的,莫過于抑郁了。青少年心理專家提醒:重視早期抑郁癥狀,發現造成抑郁的原因并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
“每天的傍晚對我來說是最難熬的,我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想。我就是覺得煩、討厭別人和我說話、討厭與任何人接觸,如果可以我想一直躺在床上,什么都與我無關……”
類似這樣尋求幫助的匿名青少年不在少數,他們不同程度地發現自己的生理或心理已經和同齡人有區別。國家統計局相關調查的數字顯示,近五成學生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在家偶爾或經常出現對家長的抵觸情緒;超過四成學生在家經常出現逆反心理;近三成學生表現過孤僻、冷漠、缺少愛心和孝心;甚至有5.6%的孩子出現過離家出走的現象。在這些現象當中,悲觀、厭煩、抵觸環境,甚至對親人拳腳相加,被認為是早期抑郁的特征。
低落、自閉、暴力重視早期抑郁癥狀
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指出,青少年抑郁的幾大明顯表現是學習退步、學習困難、疏遠同學、在家中表現暴力。
“抑郁已經不只是不開心這么簡單,”該專家舉例稱,不少有抑郁傾向的孩子都有對外暴力的表現,但一般很少為人所發現,因為他們實施暴力的對象不是同學、老師等外人,而是父母、兄弟姊妹,并且這一傾向不僅出現在男生身上,甚至被看成懂事乖巧的女生也有發生。
眾所周知,青春期是抑郁的高發年齡階段。這個時期,價值觀、世界觀都在形成,會有各種煩惱,在青少年承受責任、壓力的能力尚未強化以前,這些煩惱極有可能發展成為突發性事件,因此需要家長和老師密切關注。
從成因上區別青春期叛逆和抑郁
在發現青少年有抑郁傾向時,及早發現原因才能解決問題。不少家長將抑郁表現誤以為是青春期的叛逆行為,從而忽略了處理,特別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長。
研究者認為,雖然青春期叛逆和抑郁在某些外化的行為表現上有些類似,但究其成因是截然不同的,也是區別兩者的主要依據。青春期叛逆常常表現為脾氣暴躁、愛頂撞父母、喜歡自作主張等,這是由于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樹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辦事情,當受到父母約束時會產生較強的反抗心理。
而青少年抑郁癥與他們的童年經歷息息相關,早期家庭中的母愛剝奪、打罵、虐待、拋棄、父母離婚等都會給青少年的童年期留下陰影,部分孩子由此產生抑郁癥狀;另外,青少年心理還不成熟,更多地表現為行為的變化,容易激惹、發脾氣,常常被家長誤以為是青春期叛逆表現,不及時引導將會使孩子的抑郁表現越來越激烈。
讓孩子主動參與培養自信心態
針對青少年抑郁現象的成因,心理研究者、教育工作者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忽略孩子心理、過分溺愛都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長的原因之一。過分溺愛使孩子獨立自理能力很差,過分打罵會使孩子產生敵對、反抗,有暴力行為。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和孩子成為朋友,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事情,特別是在孩子有興趣的方面如體育鍛煉、特長興趣班、家務活等,常常對孩子的行為給予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防止抑郁的最基礎步驟。而家長鼓勵性的話語還忌諱空洞,比如千篇一律的“你真聰明”、“你好棒”之類的話,對于孩子們樹立自信,特別是從危機事件中樹立自信毫無幫助,教育工作者的經驗是:但凡與孩子自己有關的事情,放手讓他們決定、處理所有細節,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