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11-27 17:29:32
4、采用正確的審題方法。
審題是解答試題的關鍵一環。審題時必須聚精會神,可以采用“心中讀題”的方法,盡量多“讀”幾遍試題,“讀”題時要抓住試題關鍵性詞語,必須找準答題的要點,審題時要盡量要做到準、穩,這樣可以避免解題的隨意性、盲目性。有些同學審題時粗枝大葉,還沒有弄清楚題目的要求,就匆匆下筆,不加思索的解題,造成了本來應該會做的試題,因審錯題意而失分;甚至有些同學解到一半考慮不對,匆匆擦掉(或者勾掉)重新開始,這樣既浪費了寶貴的考試時間,又影響了考試情緒;而有些同學審題疏忽大意、漫不經心,答題草率了事、丟三落四,把題目中的幾個層次的要求當成一個要求。同學們在中考考場中一定要克服上述審題缺點,這樣才能不至于答非所問,從而贏得考場上的勝利。
5、向答題規范要分數。
中考的考試時間是非常緊張的,所以考場上答題速度一般是很快的,這樣就可能導致答題不準確、字跡潦草、書寫不工整,實際上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應該注意答題的規范性。有的同學認為字寫的潦草點沒什么,只要正確即可,甚至有些同學認為反正答完題以后還可以檢查、修改。實際上對大部分考生來說,檢查的時間是有限的,有的同學根本就來不及檢查試卷,即使能夠發現書寫中的錯誤或不規范的地方,你要想改正或者重新抄寫,你也只能是“望卷興嘆”(因為多數時候你已無時間做這些工作了,或者試卷中已沒地方書寫了)了。因此一定要盡力做到一次就寫好,不要過多的修改,更不能出現大面積的涂改。卷面整齊清潔。
6、把好最后檢查關。
由于中考時間的匆促,解題時難免會存在某些疏漏,所以對剛剛做過的試題進行必要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當你解答完所有的試題后,可稍微停頓放松一下,伸伸懶腰,然后應該馬上冷靜下來,認真的對試題進行檢查,檢查審題是否正確,答案內容是否正確與完善。切記!不能做完試題后就匆匆交卷!對試卷合理的檢查可以遵循下列的方法、步驟:首先檢查準考證號是否填寫正確,姓名、座號是否填好、答題卡是否填寫的準確等。再次檢查試卷是否完整,從試卷第1頁開始,并且核對卷子頁碼。第三檢查是否存在漏題現象,既要檢查是否有漏做的大題,又要檢查某題中的某一問是否漏答,特別要注意檢查分跨在兩頁上同一個試題的后部分問題。第四檢查時應該先檢查自己認為可能錯誤率高的(自己把握不大的試題)且容易出錯的試題;然后再檢查較難的、自己認為把握性大的試題。
7、中考考場中除注意以上解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樹立考場必勝的信心
中考試題并不都是新題,更多的還是以前訓練過的題型,只要你堅信考場必勝,那么你一定能夠取得中考的好成績!
二、病句修改題答題技巧
(一)常見的語病:
(1)成分殘缺:這種毛病是指句子里缺少必不可少的成分,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例如:經過這次學習,對大家教育很大。
(2)搭配不當:所謂搭配不當,是指句子中相關的成分違反了語法規律和語言習慣,在意義上不能配合。主語和謂語、動詞和賓語、定語與中心語、狀語和謂語都是句中密切相關的成分,在組織句子時,不注意它們之間的配合,就會犯搭配不當的毛病。例如:每年的發電量,向上海、南京等地輸送。
(3)語序不對:這種毛病是指由于詞語的位置放得不對,從而影響句子意思的表達,造成語法錯誤。例如:我們必須認真克服并隨時發現工作中的缺點。
(4)前后不一致:指句子在表達上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例如:兩天兩夜沒停的牛毛細雨又下起來了。
(5)成分多余:成分多余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多余。例如:聽了媽媽的話,我心里感到又喜悅又滿意的心情。
(6)誤用虛詞或關聯詞語:指句子中用了不該用的虛詞或用錯關聯詞語。例如:我們只有努力學習,就能攀登科學高峰。
(7)句式雜糅:就是把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例如:止咳片,它里邊的主要成分是遠志、桔梗、貝母等配制而成的。
病句類型一般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
(二)答題技巧:
認真細致審讀每句話,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的句子,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有多重否定或還有反問的句子,要將否定換成肯定來理解。
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對邏輯概念方面的不協調,可以憑事理推斷。注意題干的要求,究竟選擇的是有語病的還是無語病的一項。判斷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須記號來提示自己。做題思路通常是:檢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一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一心里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一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