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2-09 20:41:16
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還能開窗透氣嗎?答案是可以。
8日,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介紹: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
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導致感染。
在前期相關標準認定中,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過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并補充,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對公眾來說,這兩種傳播方式比較好理解。人們開口說話和咳嗽、噴嚏以及觸摸其他物品等行為,可以通過觀察感知,而新增的“氣溶膠傳播”——這一帶有一定醫學專業術語的詞匯,則讓一般受眾產生困惑甚至恐慌心理。
要想知道什么是氣溶膠傳播,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氣溶膠”。
氣溶膠(aerosol)是固態或液態微粒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分散體系。廣義地講,氣溶膠是膠體的一種。氣溶膠的粒子直徑在0.0001~100μm之間。其液態粒子稱為霧,小于1μm的粒子稱塵。自然界中,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中微粒無處不在,構成一個宏大的“氣溶膠世界”。
氣溶膠根據大小的不同可以分為飄塵和降塵。降塵(粒徑大于等于10μm)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夠很快沉降下來。而飄塵則可在大氣中長期漂浮,因此它對人的健康影響最大。由于粒徑小于10微米的飄塵容易被人體所吸入和吸收,所以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IPM(InhalableParticulateMater)。
把這些因素帶入一個公式,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漂浮距離,但病毒的傳播還受到另外一個因素的影響,那就是病毒在空氣中多長時間失去活性。
那么漂浮在空氣中的病毒氣溶膠造成傳播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據界面新聞消息:
四川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李后強撰文表示,由于氣溶膠顆粒比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醫用口罩(或者防范霧霾的口罩)可以阻攔這種粒子。特別小的氣溶膠粒子(半徑小于0.1微米),重量輕,主要分布在高空(來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隨風飄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氣溶膠質點比表面能很大,又有電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壞,存活度不高。
界面新聞《專家確認新冠病毒可氣溶膠傳播,值得重視,但無需恐慌》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氣溶膠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氣溶膠學會秘書長曹軍驥接受科學網采訪時表示,氣溶膠是人日常說話、大笑、唱歌等過程中排出的液滴,呼吸、咳嗽、打噴嚏和大小均會產生液滴。其粒徑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體后很快(1秒甚至幾十毫秒內)蒸發,形成飛沫核(粒徑幾微米),且飛沫核長期懸浮在空氣中并隨空氣遷移,其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甚至更遠,增加了無接觸傳播的風險。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稱,氣溶膠大多數情況下是近距離傳播,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氣溶膠都是有傳播源頭的,而一旦距離遠了,氣溶膠濃度是呈現指數級下降,通過敏感的監測可以測出,但是否能夠達到感染的病毒載量,目前的案例非常少。
他同時表示,其實關鍵還是在密閉的室內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在室外不要聚集,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并且每個人都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都做好防備。
許多讀者還關心,病毒能通過氣溶膠傳播,在家是不是不能開窗透氣了?答案是可以。室外空氣流動較大,病毒經過稀釋,被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病菌幾乎不可能“飄”到室內。而良好的通風,有助于更新室內空氣,也可減少室內的病菌量。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