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素未謀面,為什么能夠“見招拆招”、可診可防可治?兩年前,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鐘武在國家科技部新聞發布會上講起“X疾病”,他說,世界衛生組織提出X疾病,提醒未知病毒性傳染病一定會來。我們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部署下,就是要針對未知病毒研發廣譜抗病毒藥物。
彼時,SARS的記憶已經模糊,沒人能預測,踩著2019年的尾巴,未知病毒真的來了。
針對疫情,按照黨中央的要求,科技部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應對”3批共計16個應急攻關項目,并積極推薦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傳染病防治兩個重大科技專項以及一系列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已經產生的科技成果,應用于疫情防控第一線。
來自不同科研團隊的一線人員利用現有研究基礎開展合作,對已經上市的和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的藥物進行系統化、大規模地篩選,發現磷酸氯喹、倫地西韋、法匹拉韋等潛在有效藥,近些天來緊急推進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藥物對患者療效漸顯。
此外,基于我國在細胞治療領域、中醫藥領域、血漿治療領域的研發水平和前期積累,在聯防聯控科研攻關組的組織下,3種療法的臨床試驗也逐步開展,在改善危、重癥患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篩藥:遞減的數字,遞增的信心
2月5日,《Cell Research》發表我國學者的論文《倫地西韋和磷酸氯喹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論文中提到研究團隊對7種化合物進行了體外試驗,從對細胞的毒性(安全性)、對病毒的抑制作用(有效性)等方面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均有效果。其中包括磷酸氯喹、倫地西韋、法匹拉韋。
“這7種只是我們目前檢測出結果的第一批化合物。”鐘武說,“我們已經送篩120種化合物,未來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
為有效應對新的突發病毒性傳染疾病,在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的支持下,來自全國科研院校和企業的56個團隊前瞻性地協同開展防治藥物研究,其中抗冠狀病毒藥物是我們重點研究的一個領域。應急藥物中心日常構建了針對冠狀病毒有效的廣譜抗病毒化合物庫包含約5萬個化合物。
“前期研究中,我們基于冠狀病毒的靶點、機制以及化學相似性對化合物庫進行了虛擬篩選,命中潛在活性化合物大概5000個。”鐘武說,“針對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又在普通冠狀病毒的細胞模型上對5000個候選化合物進行評估篩選,從中挑選了120種對普通冠狀病毒具有高活性的化合物開展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評價。”
5萬、5000、120、7,這組體現篩選順序的遞減數字,在嚴謹的實驗數據里持續傳遞給研究人員和決策者們逐步遞增的信心。
1月5日,經過嚴格篩選,化合物首次走出模型,在“戰場”上與病毒“硬碰硬”。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進行了“實戰”模擬的工作:足夠純度和滴度的病毒、能夠展現細胞“受損”“緩解”的適宜細胞系……經過夜以繼日地、緊張重復實驗、觀察,數據顯示法匹拉韋、磷酸氯喹、倫地西韋等多個化合物在體外能夠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有效藥走進臨床階段效果漸顯
響應黨中央再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要提高患者特別是重癥患者救治水平,集中優勢醫療資源和技術力量救治患者,及時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加大藥物和疫苗科研攻關力度。
磷酸氯喹的臨床試驗在中國多地開展,它是治療瘧疾的老藥,盡管目前它的抗病毒機理還沒有闡述得特別清楚,但越來越多的患者因為它走出醫院。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體外實驗顯示磷酸氯喹對新冠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科研攻關組組織北京佑安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開展了19例患者的磷酸氯喹治療試驗,所有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或好轉,17例患者核酸檢測轉陰,并有2 人出院、1 人達到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基于良好治療效果,科研攻關組將推動北京、廣東(已入組76例)等地進一步擴大磷酸氯喹臨床試驗病例。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研究員裴端卿介紹,基于這些結果,他們即將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湖北省荊州市啟動進一步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法匹拉韋之前是一個抗流感藥物,我們在塞拉利昂做過治療埃博拉出血熱的臨床試驗,它展現出很好的效果。”鐘武說,法匹拉韋是上市藥物,兼顧安全性、有效性、質量保障以及可及性方面。
據團隊負責人介紹,它是治療流感的廣譜抗病毒上市藥物。科研攻關組組織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了臨床研究,入組26例,其中普通型25例,重型/危重型1例。目前看法匹拉韋尚未發現明顯的副作用,患者依從性好;對發熱患者退熱作用較好,服藥后兩天內退熱率達72%;3天內肺部影像學好轉率38%,6天內肺部影像學好轉率70%。基于上述良好治療效果,科研攻關組擬向醫療救治組報送臨床試驗結果。
另一種還未上市的新藥倫地西韋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了很好的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能力,在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多部門支持下,抗病毒藥物倫地西韋已完成臨床試驗的注冊審批工作。
2月5日,中日友好醫院王辰院士、曹彬教授團隊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將入組761例患者,其中輕、中癥患者308例,重癥患者453例。曹彬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將嚴格執行隨機雙盲試驗,以評價倫地西韋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療效和安全性。
3種療法“曬”出臨床試驗效果
重癥出重拳。隨著生物醫療技術的進步,科研團隊不斷探索全新的治療方法,針對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尋找有效治療方案。
細胞治療技術近年來突飛猛進,我國在該領域處于國際領跑地位。科研團隊正在探索通過干細胞治療技術提供更前沿、更有效的應對方案。2月1日,科技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與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的專家進行了專題座談。學科帶頭人周琪院士介紹,CAStem新型細胞藥物前期在治療嚴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動物實驗中,小鼠的生存率明顯提高。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正在進行臨床觀察和評價。
據介紹,干細胞科技攻關組已組織佑安醫院開展中科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研發的人胚胎干細胞來源干細胞(CAStem)的臨床實驗,初步顯示安全有效。目前一例重型患者進行干細胞治療后,各項生命體征平穩,核酸反應已達到出院標準。
“對于危重癥病人的救治,我覺得干細胞治療能夠發揮一些作用。”項目負責人介紹,從影像顯示能看到改變很顯著,肺部的炎癥被吸收,呼吸癥狀的體征,包括呼吸系統的指標改善也是很明顯的。目前,干細胞治療的一系列流程已經制定出來,如果一切順利,研究團隊力爭在十天之內完成一期臨床實驗。
解放軍總醫院第5醫學中心王福生院士團隊聯合包括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天津市海河醫院等單位開展的一項名為《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研究招募20名患者進行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方案。
據了解,還有其它單位科技攻關團隊開展干細胞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患者的治療,主要通過抑制免疫系統過度激活、控制肺部急性炎癥反應、減少肺纖維化的發生以及促進內源性修復等機制發揮作用,對于緩解呼吸窘迫癥狀、抑制肺部急性炎癥進展將發揮積極作用,與其他治療技術或藥物協同,有望為重癥患者“力挽狂瀾”。
以中醫藥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方法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也正在取得療效,以“辨證施治”為原則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對輕重癥診療方案不同。中央指導組專家張伯禮院士表示,普通型的對于輕癥的,中醫應該發揮作用,重度的肯定要上呼吸支持,寄希望于西醫、中醫做配合,還是有所側重,各自有優勢。
2月3日,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緊急立項的“國家科技應急攻關項目—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臨床研究”正式啟動。2月6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與武漢市中醫醫院首批共計23名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治愈出院,近日還將有一批患者痊愈出院。這批出院病人以輕癥為主,有2例重癥,他們均全程采用了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而取得成效。此外,科技應急攻關項目還支持黃璐琦院士團隊對34例患者開展中藥治療,8例已痊愈出院。
此外,在缺乏疫苗和有效藥的前提下,康復患者的血漿是臨床特異性治療最可及的資源。1月31日上午,國家科技部下發了《關于請協助采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康復者血液樣本的函》。在抗疫一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呼吁:應當從立法層面要求康復者在知情同意、符合倫理、身體情況允許的前提下捐獻寶貴的血漿,用于他人的急救。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恢復期病人,體內是有抗體的,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捐獻血漿用于拯救危重病人,這一方法在診療指南第五版里都有推薦。呼吁恢復期病人能夠伸出自己的胳膊,幫助一下危重的病人。不需要他們專門來醫院,我們會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對象,主動給他們打電話聯系。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抗新冠病毒特異性滅活治療用血漿研發進展順利,已在武漢協和、金銀潭等醫院等開展11例重癥患者的治療,無明顯不良反應,第一例病人經3天的治療病情有明顯好轉,將加快入組更多病例臨床應用;目前血漿滅菌設備已協調解決,為擴大特免血漿制備能力提供了設備保障。
據了解,在SARS時期,恢復期患者血漿治療方法對高危暴露人群產生了重要的保護作用。
目前已在武漢設立三個采集點,分批采集了恢復期患者的血漿。
以安全有效為前提,有效藥的審批和生產已提上日程
臨床試驗有效的藥物,最終都要落實到上市和生產上,生產能力充沛,將很快緩解疫情帶來的問題。
“目前的聯防聯控機制下,形成了產學研攻關的大聯合局面,不僅科研一線與臨床一線無縫銜接,科技部、衛健委、藥監局等聯研聯審機制也持續開展,因此審評審批和生產環節在臨床試驗推進的同時已經在并行推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一旦藥品表現相對成熟,我們就組織強有力的力量來提前介入。”
據介紹,評審部門已經開展了早期介入工作,進入研發、試驗的各個的環節,給予建議和指導。例如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技術標準部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審評中心等,各個環節的專家組織攻關聯合會議制度,對重點研發的有效藥、治療方法等實現隨時的跟進進而服務指導,使它在整個研發過程不走彎路,科研數據符合數據的標準,這將大大提高未來的審評審批效率。
“在突發疫情期間,相關部門的提前介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和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大大縮減綜合評估的時間。”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審批上市后的生產方面,我國是原料藥生產大國,各相關部門已經做好相關準備,在產量方面有足夠的儲備。
隨著針對輕、重癥患者施展療效的治療藥物和療法的逐步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有效臨床方案變得清晰而豐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正在從統計數字中給出清晰的印記。科技攻關的多項進展表明,我們完全能夠戰勝疫情。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