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4 11:43:25
②《瑣記》為逃避偷東西的流言到中西學堂學習。
③《二十四孝圖》控訴了封建教育對童心的毒害和扭曲。
④《范愛農》范愛農在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
3、探求抉擇的人生道路
①《瑣記》求學的過程
②《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使“我”立志學醫救人。
③《藤野先生》到東京學醫,后來又棄醫從文。以喚醒國民精神為己任。
4、揭露批判的社會現實
①《父親的病》中對“庸醫”的諷刺;
②《狗·貓·鼠》諷刺了“名人教授”,表達了對暴虐者的憎恨。
③《瑣記》衍太太:居心險惡的人;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
④《無常》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無情”的社會現實。
⑤《五猖會》批判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三、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五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長媽媽)、恩師(藤野先生)、朋友(范愛農)、父親和鄰居(衍太太)。
長媽媽——她是一個勤勞、善良、開朗、純樸的深受封建禮教束縛的舊時代農村婦女。她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也保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阿長與<山海經>》)
“我”對她表現出尊敬和同情。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總之,他是一位具有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大學教授,“我”對他表示深深地懷念之情。(《藤野先生》)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也是一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我”對他表示同情和悼念。(《范愛農》)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他深受封建思想影響,對“我”的學業嚴格而固執,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由此我們可以感到魯迅先生對父親強烈的愛。(《五猖會》)(《父親的病》)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瑣記》)
四、藝術特色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憶性文章,但它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的記錄,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地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1、夾敘夾議又夾抒。如《狗·貓·鼠》—邊敘述狗、貓和鼠的故事一邊通過議論揭示狗、貓、鼠的本質特性,以及對那些“名人教授”冷嘲熱諷。又如如描寫百草園的景致,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2、雜文筆法,結構嚴謹。如《狗·貓·鼠》、《二十四孝圖》都是運用雜文的筆法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抨擊。另外在《二十四孝圖》、《五猖會》中結構嚴謹,層層推進。《二十四孝圖》結構嚴謹.文意層層推進。文章從“文學革命”說起,繼而寫作者自己在私塾以外閱讀到的講神講鬼的充滿封建思想糟粕的書,再寫寫“家藏老書”《二十四孝圖》,從而點出了文題。《五猖會》敘事一波三折,不平鋪直敘。從看游神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到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起伏跌宕。
3、以小見大,注重細節。《父親的病》有多處典型細節描寫。例如寫“巫醫”陳蓮河給父親治病用藥引蟋蟀時,在藥單旁注小字道:“要原配”這一細節描寫,生動地揭露了“巫醫”的封建道德思想,“似乎民蟲也要貞節”。
4、反諷手法,常用對比。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如在《父親的病》中,沒有正面對庸醫的指責與諷刺,但字里行間處處蘊含著作者激憤的批判和諷刺。常用對比,如百草園的樂趣與三味書屋的乏味對比,表明兒童應當快樂健康成長;《狗?貓?鼠》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5、抒情真摯,語言和諧。如“我”對父親、長媽媽、藤野先生的懷念都是感情真摯,而在《阿長與〈山海經〉》對長媽媽遭遇的同情和勤勞樸實的贊揚或是在對《范愛農》最后遭遇的同情和悼念都是運用和諧平穩地語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