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8 16:57:42
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識梳理
1、孔子語錄(論語十則)
一、通假
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3、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二、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時,按時,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故,指舊的知識,學過的東西。新,指新的知識,新學的東西。形容詞用作名詞。
3、傳:動詞活用為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三、古今異義
1、朋:有朋自遠方來。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今義,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實詞:
1、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慍(yùn):生氣,發怒。
3、日:每天。
4、謀:謀劃,指辦事。
5、忠:盡心竭力。
6、交:結交,交往。
7、信:真誠,誠實。
8、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剛強,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2、魚我所欲也孟子
一、通假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回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
5、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二、詞類活用:
三、古今異義:
1、鐘: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古義:一種量器。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2、是:非獨賢者有心也古義:代詞,這種。今義:判斷動詞,是。《魚我所欲也》
3、豆:一簞食,一豆羹。古義: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義:豆類名稱
四、重點實詞:
1.欲:想要,喜歡。所欲:喜愛的東西。
2.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有幾樣東西。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過;于:比。
4.茍得:茍且取得。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5.患:禍患,災難。
6.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7.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8.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可譯為“籃”
9.豆:古代一種食器,高足,上呈圓盤形。有木制,陶制等,用來盛肉或其它食品。
10、蹴:用腳踢。
11.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12.萬鐘,這里指高官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鐘。則,連詞,卻。
13.何加:有什么益處。加:好處。
14、奉:侍奉。
15.本心:天性,天良。
16.是故:因此。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一、通假
1、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3、衡于慮。衡通橫梗塞。
4、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二、詞類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使------痛苦;勞,使------勞累;餓,使------饑餓;空乏,使------窮困;亂,使------顛倒錯亂,動,使------驚動,忍,使------堅韌,使動用法。
2、人恒過。"過","犯過失"。名詞活用為動詞
三、古今異義
1、發:發于聲。發:古義,被任用;今義,送出,交付。
2、舉: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古義,被起用;今義,舉起。
3、征:征于色。征:古義,表現,征給;今義,征求,象征。
4、喻:而后喻。喻:古義,明白,了解;今義,比喻。
5、親戚:寡助之至,親戚畔之。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內的至親;今義,專門指族外有婚姻關系的親戚。
6、入:入則無法家拂。入:古義,國內;今義,進入。
7、餓其體膚(古義;嚴重饑餓,能威脅人的生命。今義:與“飽”相對,指一般的肚子餓,詞義與古義相比變弱)
四、重點實詞: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責任,擔子
2、行拂亂其所為拂:違背,逆,不順
3、而后作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4、征于色征:征驗
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6、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國內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
7、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國外
8、國恒亡恒:常
9、生于憂患生:生存發展。
10、舜發于畎畝之中:起,指被任用;
11、舉于版筑之間:被舉用,被選拔。
12、管夷吾舉于士:士:獄官。
13、百里奚舉于市:市場,做買賣的地方。
14、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這些方法。
15、人恒過:常。//犯過失。
16、衡于慮:思慮堵塞。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