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06 21:15:07
投筆、長亭、鴻雁、陽關……我們在朗誦古詩的時候,經常遇到這些典故,古人用典,不僅使詩歌語言更加精練,而且極大地增強了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這些耐人尋味的典故都是什么意思呢?
[【東籬】]
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來“東籬”多借以表現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腰】]
《宋書·隱逸傳》載,陶淵明,曾做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而棄官歸隱。“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后來喻指屈身事人。
[【鴻鵠】]
《史記·陳涉世家》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涉少有鴻鵠之志,后揭竿起義于大澤鄉,后以“鴻鵠”喻人有遠大志向。如吳潛《八聲甘州》:“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
[【長城】]
《南史·檀道濟傳》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名將,掌管的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長亭】]
古代驛路上約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別。后來“長亭”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投筆】]
《后漢書·班超傳》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擲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庭,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建功立業。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紅豆】]
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又稱為相思子。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豆蔻】]
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二月初”的豆蔻花就是指的這個,用來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形象優美而貼切,同時又照應了“娉娉裊裊”四字。后來就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