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0 13:56:09
A.三國協約的形成 B.法西斯同盟形成
C.慕尼黑陰謀 D.諾曼底登陸
【分析】本題屬于圖片式材料選擇題,以漫畫為載體,主要考查學生從圖片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從圖中可以看出獅子臉部酷似希特勒,獅背上的頭代表的是墨索里尼,獅尾的頭代表的是東條英機。
【例3】下面的文字是我們常見于報紙上對國家伙伴關系的基本表述,這些表述反映了( )
A、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 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
C、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D、世界多極化格局已經形成
【分析】本題屬于文字材料型選擇題,以國與國間的關系內容為載體,主要考查學生從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時“伙伴”“合作”
【例4】下圖式1957年和1960年農業生產情況對比表
分析上表數據變化的情況,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中國農業生產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C、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D、“文化大革命”的影響
【分析】本題屬于表格式材料型選擇題,審題時的關鍵是橫看項目變化,縱看總體趨勢,由各項目下降,結合表格標題中的時間可以判斷B項正確。(抗美援朝戰爭在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發在在1957年到1960年這個時間段;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生于20世紀80年代左右;“文化大革命”開始于1966年。
【方法小結】①閱讀材料。認真閱讀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選擇題的基礎,在閱讀時要根據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排除無效信息。②聯系教材及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在讀懂材料后,要找準切入點,將材料反映的內容同相關知識進行有機結合,知識轉化要準確、到位、客觀。③對材料來源、作者、時間進行分析,根據材料來源及作者對材料反映的史實的態度,準確的做出判斷。
排列型選擇題
10、排列型選擇題是在題干中有“先后順序”“地理位置”和“邏輯關系”等字樣和多個數字項組合而成,根據題意要求(時間先后、地理位置、邏輯關系、對應關系等)排列其順序。
【例1】下列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的歷史事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的正確順序應是 ( )①日軍偷襲珍珠港②諾曼底登陸③雅爾塔會議④《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⑤蘇聯對日宣戰⑥德國投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④③⑥
【分析】本題屬于邏輯關系排列型選擇題,解題的關鍵是按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排列。①日軍偷襲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④《聯合國家宣言》簽署時間1942年1月;②諾曼底登陸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1944年6月;③雅爾塔會議是在法西斯陷入進退維谷、四面楚歌的困境下,與1945年2月在雅爾塔召開的;⑥德國投降是在雅爾塔會議后;蘇軍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方法小結】解答此類題的有效方法是首尾法+排除法,即認定排在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得選項,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再運用排除法,將備選項中明顯錯誤或明顯正確的選項從備選項中排除,以縮小范圍。最后對其余選項進行比較分析,確定正確答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