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0 14:22:07
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整合
A、君主專制加強(君主集權與大臣之間尤其和宰相權力之爭):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權、宋朝二府三司制三分相權、明太祖廢丞相權分六部、清雍正帝設置軍機處標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中央集權(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秦朝的郡縣制、漢武帝的“推恩令”、元朝的行省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西周的分封制、漢初的郡國并行制威脅中央集權,不利于國家統一。
2.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
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素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紅船精神(中共一大后期在南湖游船上召開)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黃埔精神
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國愛民、不怕犧牲的作風:以愛國為核心的精神力量。
井岡山精神
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艱苦奮斗的作風。
長征精神
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延安精神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抗戰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眾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
抗美援朝精神
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顧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鐵人”精神
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經得起子孫萬代檢驗的認真負責精神;不計名利,埋頭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
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時代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忘我勞動、奉獻為民、勇于創新的精神
“兩彈一星”精神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
載人航天精神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3.思想文化運動
戊戌變法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運動,主張變法圖強、效仿日本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體,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結果雖然失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運動
1915年,由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領導的新文化運動,主張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白話文。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目的是建立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以法國為中心,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它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成為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革命理論,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
4.中外重要轉型事件
商鞅變法
(1)經濟轉型:度除井田制承認士地私有制:獎勵耕織,推動了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
(2)政治轉型:獎勵軍功,確立縣制,強化中央集權,促進了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的過渡,并逐漸建立起封建制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