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0 14:32:06
第二,“傳統”與“現代”兩種生活方式并存。
民國時期,是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時期。這一特點反映在社會層面上,則致使中國民眾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出現了“新”“舊”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是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城市在不斷涌現,另一方面是廣大的農村,依然保持著傳統的風貌。在衣著上,既有西服革履者,也不乏長袍馬褂者。在飲食上,當一些新派人物在品嘗西點西糕時,更多的人仍不懂面包為何物。在居室上,當西式洋房矗立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時,更多的民居仍是傳統的青磚黛瓦。“傳統”與“現代”兩種生活方式并存,是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另一特征。
第三,多重統治區域的分立,使中國社會在轉型過程中呈現了多形式、多線條的發展姿態。
民國時期,中國政局多變。無論是北洋軍閥統治,還是國民黨統治,中國實際上都未真正統一過。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各軍閥擁兵自重。在其各自所轄范圍內,軍閥們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影響著轄區的發展。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社會發展的態勢更為復雜。由于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中國出現了互相分立的三個區域,即中國國民黨統治區、中國共產黨開辟的革命根據地和日本侵略者占領區。
這是三種完全不同性質的區域:在國統區,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日本占領區,完全是殖民地社會;在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則具有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由于統治區域性質的差異,各統治區域社會發展也呈現了不同的狀態。在國統區,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多重壓迫,社會發展極其緩慢;在日本占領區,由于尖銳的民族矛盾,社會在變態發展;在各革命根據地,由于共產黨實行反帝反封建政策,社會發生了飛速的發展。中國社會在多重統治區域內,呈現了多種發展態勢,這是民國時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又一特征。
★ 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年)中國社會的進步與影響。
1.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凱獨裁,反對袁世凱復辟。影響:民主共和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企圖。
2.經濟方面:興辦實業。影響:“實業救國”成為社會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
3.文化方面:發起新文化運動。
4.影響: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到了宣傳動員作用。
08
八、社會主義的曲折探索
改革開放前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1949~1978年)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探索時期。有成就,也有教訓。
1.政治上:建國初期,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系。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遭到破壞,人權遭到踐踏。
2.經濟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在經濟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3.文化上:與軍事和農業相關的科技發展較快,文化建設受到政治運動影響較大,教訓巨大。
4.生活上:交通運輸業發展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蓋全國的交通網,社會生活受政治運動影響較大,服裝體現了強烈的時代色彩。
09
九、改革開放新階段
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1978~至今)是中國全面改革開放時期,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最突出的時期。
1.政治上: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得到恢復和發展,“一國兩制”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外交領域成就突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2.經濟上: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從范圍上不斷擴大,從層次上不斷深化,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3.思想上: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藝等全面繁榮,生活時尚、思想開放成為新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