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0 14:44:53
1.忽視題干所給時間(時期)限制,匆忙答題。
例題:我國“一五”計劃期間生產關系的變化,大致相當于蘇聯的()
A.1918—1921年
B.1921—1927年
C.1928—1936年
D.1937—1941年
解析:我國“一五”計劃期間生產關系上的變化指“一化三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對照蘇聯完成此項任務應是1928年至1937年,故正確選項C。
例題:新中國成立時面臨的國際問題是()
A..二戰處于反攻階段
B.美蘇處于“冷戰”之中
C.世界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形成
D.美蘇爭霸愈演愈烈
此題要審出時間“新中國成立”,再現新中國成立時間1949年。可排除A項,C、D項皆是發生在20世紀50中期以后的歷史事件,故正確答案為B項。因美蘇處于“冷戰”開始于1947年,結束于1991年。
2.歷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徹,不能把握本質內涵
較難的選擇題,命題者往往在歷史事件及歷史概念的內涵、外延和時代特征上做文章。內涵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容。外延在邏輯學上指一個概念所確指的對象的范圍。這類選擇題,考試中經常見到。我們唯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把課本中重要概念、關鍵字詞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對撲朔迷離的選項感到茫然。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