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7 16:15:13
(7分)仔細閱讀下文,參考圖示,回答問題:
在稻花飄香的季節里,我們漫步在田間的小路上,經常會看見飛翔的鳥兒,青蛙在忙著捕食害蟲,偶爾還能遇見在草叢中穿行的小蛇.到了夜晚老鼠的天敵貓頭鷹就會出現在田間的樹上,忠實地守護著這片農田.
(1)在上述農田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稻、草、樹 .
(2)寫出一條最短的食物鏈 草→鼠→貓頭鷹(或稻→鼠→貓頭鷹) .
(3)此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太陽 ,該能量被儲存在生物體內后通過 呼吸 作用釋放出來.
(4)在此農田生態系統中,青蛙的體色多數為綠色,請從達爾文進化論角度分析,這是 自然選擇 的結果.
(5)如果人們大量捕捉青蛙,會導致 害蟲 數量增多,從而破壞了生態平衡,因為生態系統的 自動調節 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動物,遵守生態規律,共創和諧家園.
【考點】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
【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2)生產者指的是綠色植物.它們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4)達爾文認為,生物的生存斗爭不僅包括生物種內的斗爭、生物種間的斗爭,還包括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在生存斗爭中,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解答】解:(1)圖示中的稻、草、樹,它們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均屬于生產者.
(2)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由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鏈狀結構.每條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生產者(綠色植物)箭頭指向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該圖中共有4條食物鏈:分別是草→鼠→貓頭鷹(或稻→鼠→貓頭鷹),草→食草昆蟲→食蟲鳥→貓頭鷹,草→食草昆蟲→食蟲鳥→蛇→貓頭鷹,草→食草昆蟲→蛙→蛇→貓頭鷹.其中最短的食物鏈是:草→鼠→貓頭鷹(或稻→鼠→貓頭鷹).
(3)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儲存能量,同時釋放出氧氣,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
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進行的主要場所為線粒體,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儲存有機物中的能量必須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出來,才能被利用.
(4)在此農田生態系統中,青蛙的體色多數為綠色,因為青蛙的體色存在著變異,與環境顏色一致的體色有利于青蛙的生存和繁殖后代,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境的選擇作用,青蛙的體色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逐漸形成了與環境顏色一致的保護色,這有利于青蛙的捕食和避敵,是青蛙與環境之間通過長期生存斗爭形成的,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結果.
(5)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如在食物鏈“草→食草昆蟲→蛙→蛇→貓頭鷹”中大量地捕殺青蛙,則食草昆蟲失去了天敵的控制,就大量的繁殖,使草大量減少,造成植被減少,導致生態平衡被破壞.由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動物,遵守生態規律,共創和諧家園.
故答案為:
(1)稻、草、樹(寫出其中兩個即可得分,寫一個不得分 )
(2)草→鼠→貓頭鷹(或稻→鼠→貓頭鷹)
(3)太陽(光能或其他符合題意即可);呼吸
(4)自然選擇
(5)害蟲;自動調節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