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選自《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于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
一、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御寇,戰國前期思想家,鄭國人。道家學派。
二、詞義:
陽:山南水北為陽,水南山北為陰。年且九十:且:將要,快要。
出入之迂:曲折,繞行。平險:鏟平險峻的大山。險,本文指險峻的大山。
雜然:紛紛。叩石墾壤:鑿石頭挖泥土。
獻疑:提出疑問。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殘年余力: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力氣。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如……何,把……怎么樣。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何苦而不平:擔心什么鏟不平?苦:愁,擔心。懼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無隴斷焉:沒有高大的山了。隴斷:高大的山。
三、判斷下列特殊句式的類型(8分)
甚矣,汝之不惠。 倒裝句
帝感其誠。 被動句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倒裝句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判斷句
四、理解與思考
1、梳理本文的思路
①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
②目的: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③方法: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④信心: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⑤結果: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2、愚公移山面臨著哪些困難?
(1)山高而且大;(2)工具簡陋;(3)運輸距離遠、時間長。(4)人數少
3、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了疑問,他們兩個的目的一樣嗎?
這兩個人物所說的話,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以君之力”帶有關心的語氣,“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語氣較輕,說的是她的真實想法。但她并不反對移山,所以接著就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且焉置土石?”智叟則顯然是譏笑和責難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嚴厲的責備口氣,“殘年余力”又顯得十足的輕視,“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問語氣很重,則簡直是嘲笑愚公無能了。因此,這兩句語氣不同。
4、如何看待愚公和智叟的對話?
愚公和“智叟”的對話是全文的核心,這里二人針鋒相對,對比鮮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殘年余力”,“不能毀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他的“智”其實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他認為人的力量無窮,只要世代堅持移山,終能為人所平。他的“愚”,其實是勇于奉獻,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將兩個人物顛倒過來,不僅對比鮮明,而且有深刻的諷刺意義。
5、本文的思想感情
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斗的道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