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文論:以詩教為核心,倡“興觀群怨”說。
2、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文藝美學思想,和“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文學批評方法論。
3、老子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論。
4、莊子文論祟尚自然,反對人為,提“虛靜”、“物化”和“得意忘言”。
5、屈原倡“發憤抒情”說。
6、司馬遷提“發憤著書”說。
7、王充文論倡“真善美”相統一。
8、鐘嶸文論以“直尋”為核心。
9、李白詩歌理論祟尚自然清新。
10、王昌齡倡“詩境”論。
11、詞空圖論詩歌要有“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2、韓愈文論:文道合一,務去陳言,氣盛言宜,文從字順。
13、歐陽修文論:文章應“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14、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15、嚴羽論詩倡“別才、別趣”、“妙悟”、“以盛唐為法”。
16、李蟄主張“童心說”。
17、公安派:倡導“性靈說”,各盡其變,力求創新。
18、王土幀主張“神韻說”。
19、沈德潛主張“格調說”。
20、翁方綱主張“肌理說”。
21、袁枚主張“性靈說”。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