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詩經》)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6,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
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8,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9,年歲雖老而壯心不減,這樣的情懷古詩詞里常有體現。比如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古來有老馬,不必取長途。
10,明代書法家文徵明有詩句“烏啼不復當時境,依舊鐘聲到客舟”,這是化用了張繼《楓橋夜泊》中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或者“夜半鐘聲到客船”)(寫出相關的一句即可)
11,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詩經·周南》)
1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1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1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1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
1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18,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孟子〉兩章》)
19,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表明他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
20,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2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
2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4,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5,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2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27,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8,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駢死于槽櫪之間。(韓愈《馬說》)
29,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歐陽修《醉翁亭記》)
30,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31,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2,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蘇軾《浣溪沙》)
3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34,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35,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楊炯《從軍行》)
36,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37,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38,人們常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來表達自己在艱難困苦面前,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展望。
3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
40,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4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 (李白《行路難》)
4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陋室銘》)
4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無題》)
45,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46,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47,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表達要施展雄才大略、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句子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48,田家少閑月, 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觀刈麥》)
49,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曹操《觀滄海》)
50,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飲酒》)
5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5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54,人不寐, 將軍白發征夫淚。(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55,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6,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韓愈《馬說》)
57,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論語十則》)
5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萬里《小池》)
5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60,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6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6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63,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64,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65,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6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67,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68,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觀刈麥》)
69,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70,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夏日絕句》)
7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破陣子》)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72,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論戰》)
73,唐代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詩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表達了為國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這與宋代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句子“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有異曲同工之妙。
74,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范仲淹《漁家傲》)
75,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76,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_。 (李清照《武陵春》)
7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78,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
79,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
8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這一思想貫穿諸葛亮的一生,他的《出師表》中最能體現這一精神品格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81,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鐘鼓樂之。(《詩經·周南》)
8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83,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觀刈麥》)
84,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8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8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87,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88,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劌論戰》)
89,在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9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
9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9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詩經·秦風》)
9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95,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9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97,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98,“代表南京的漢字”五強揭曉,“寧”位居首位。“宀”為“家”,“丁”為“成年男子”,意有“成年男子在家”才能安寧。“家”也就寄托了人們不同的情思: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 濁酒一杯家萬里”中 “家”字流露出詩人濃重家愁,杜甫《春望》中“ 家書抵萬金 ”中“家”字道出了詩人思家情切。
99,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王灣《次北固山下》)
10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
10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郭茂倩《樂府詩集·木蘭詩》)
10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03,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104,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鄒忌諷齊王納諫》)
10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0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十則》)
107,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10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
10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
110,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11,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1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11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114,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1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16,替別人著想是一種得到廣泛認同的道德情懷和普世價值,所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向往。(請用《論語》中的句子回答)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