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6-21 09:56:34
明治政府通過“廢藩置縣”,結束了長期以來封建割據的局面,使日本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通過“殖產興業”,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推動了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并改革了土地制度;實行了“文明開化”的措施,發展近代教育,社會生活方面開始西方化;推出“富國強兵”的措施,實行征兵制,增加軍費開支,宣揚武士道精神,培植軍國主義事業。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通過改革,日本迅速成為亞洲強國,從而擺脫了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險。改革也保留了封建殘余,強大以后的日本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
5.羅斯福新政
1932年,在美國深陷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總統,1933年就職后,為了擺脫危機,拯救美國,羅斯福推出改革措施。
他首先從整頓危害最為深重的金融業開始,對全國銀行進行審查,在政府的扶持下,讓有能力的銀行恢復營業,以增加銀行信用;通過減輕耕地面積、屠宰牲畜的辦法,提高農產品價格;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推出“以工代賑”的措施,增加就業機會。
羅斯福新政是在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遭遇前所未有挑戰的情況下推行的改革。為了克服舊制度的弊端,羅斯福改變了舊有的“自由放任”的經濟管理政策,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指導,從而使美國逐步從危機中走了出來,從而挽救了美國的民主制度,開辟了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干預經濟的先河,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羅斯福新政,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局部調整,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
(四)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
6.新經濟政策
1920年,蘇俄國內戰爭結束后,布爾什維克黨希望通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但是,“余糧征集制”已經嚴重挫傷了農民積極性。1921年春天,蘇俄發生饑荒,農民暴動不斷,還發生了水兵起義,蘇維埃政府經常嚴重挑戰。
面對這一情況,1921年3月,列寧果斷推出新經濟政策。以固定的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允許外國、私人資本家經營中小企業;廢除實物配給制,恢復自由貿易。
新經濟政策是在這一個生產力非常落后的國家,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的情況下,通過商品與市場手段,利用資本主義手段來恢復發展生產力的一種經濟管理政策。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鞏固了工農聯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它開辟了一條在小農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
列寧推出新經濟政策,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新途徑、新探索,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7.戈爾巴喬夫改革
聯自斯大林領導以來,政治、經濟、民族關系等領域長期積累的許多矛盾一直沒能解決。國家靠重工業和軍備競爭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但人民生活水平卻一直不高;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導致官僚主義及腐敗現象;對國內其他民族推行俄羅斯化政策,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以后的幾任國家領導人對蘇聯進行了改革,但都沒有成功。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開始改革。
在思想上搞多元化,。提出“新思維”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完全拋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共產主義的信念,造成了布爾什維克黨及人民思想的混亂;在政治上搞多黨制和議會制,實質上完全否定了黨的領導、瓦解了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上搞私有化,實質上否定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在軍事上搞非黨化和非政治化,實質上否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戈爾巴喬夫采取休克療法,實質上讓蘇聯背棄了共產黨的領導及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