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6-21 12:26:04
(2)時間:1861年;
(3)人物:亞歷山大二世;
(4)性質: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5)內容: ①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③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塊份地,但須出錢贖買。
(6)目的:擺脫農奴制危機,鞏固貴族地主的統治;
(7)評價:① 是沙皇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最積極意義是使上千萬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從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②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專制統治沒有改變,保留大量封建殘余;二是使農民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但畢竟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三)日本明治維新
(1)時間: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學習對象:西方歐美列強;
(5)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統一);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體現了改革性質);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后世影響深遠)④ 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皇軍。
(6)影響:①它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 ②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③日本強大以后,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7)對中國的影響:一方面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國開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邁進,中國的維新變法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走資本主義道路,正是學習日本的表現。
(四)羅斯福新政
(1)背景:①大危機給美國以空前嚴重的打擊。②時任總統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傳統經濟政策,使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③在1932年大選中,羅斯福以“新政”為口號擊敗在任總統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總統。
(2)時間:1933年;
(3)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
(4)“新”的表現(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5)措施: ①整頓財政金融; ②調整工業生產(注:這是羅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核心法令是《全國工業復興法》);③調節農業生產; ④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注:田納西水利工程,當時美國興辦的最大的工程。公共工程為人們創造了數以百萬的工作機會,緩解了經濟危機帶來的社會壓力)。
(6)影響:①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的困擾,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②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美國的資產階級統治;③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新時代,為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注:羅斯福新政的局限: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
三、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
(一)前蘇聯的歷次改革
1、蘇俄新經濟政策(1921年)
(1)背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使蘇俄出現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2)內容: ① 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②大型企業由國家管理,允許私人和外國資本家經營一些中小企業;③以自由貿易代替實物配給制。
(3)“新”的表現: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4)作用:促進了經濟的迅速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穩定了政治形勢。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