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0-09-19 11:43:54
詩仙和詩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
李白和杜甫剛好跨越中國詩的黃金時代,成為兩個高峰,他們只相差11歲,可是兩個人個性明顯不同,我們稱李白為詩仙,稱杜甫為詩圣。
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是因為在詩的國度里,他是一個不遵守人間規則的人。“仙”的定義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來的個人生命風范,不能夠用世俗的道德標準去看待,比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俠性格,李白對人世間規則的叛逆。可以說李白把道家的或老莊的生命哲學做了盡情發揮,變成一種典范。杜甫是詩圣,“圣”與儒家學說有關,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是成為圣人。“圣”需要在人間完成。“仙”是個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則是個人在群體生活當中的自我錘煉。
雖然同時分享了大唐盛世時的詩歌高峰,李白呈現出來的生命意境,與杜甫呈現出來的生命意境非常不同。很多人喜歡爭辯李白好還是杜甫好,其實生命里面常常充滿兩難,為什么不可以同時喜愛李白與杜甫兩個詩人?
在青春期,很自然會喜歡李白。李白的生命里所呈現出的自由形態,他的《少年游》、《少年行》中的青春形式,在正統文學當中不被鼓勵。在整個文化體制中,受鼓勵或贊賞的是經過很多歷練之后的成熟與穩重。青年時對李白的愛好很容易理解,因為那個時候很想背叛學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的規矩,很想像李白一樣出走冒險。這未必是對李白絕對正確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覺到他的生命可以豁達到孤獨地出走。那時候大家聚到一起,念的多是李白的詩句。而對于杜甫的感動,是在進入中年的滄桑之后,開始明白他對人世間的悲憫,以及他把個人放入群體當中,對使命與責任的承擔。
杜甫的社會性很強,李白根本沒有社會性。李白鼓勵個人把社會性的部分切斷,從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個人角度思考生命意義和價值。儒家對于一個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一定是放在群體當中考慮,比如孝與忠,是在家族與國家里完成自我,如果抽離了家族和國家,個人的意義無從討論。李白不討論這些問題,他就是一個決然的個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杜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行為都是把自己放到群體當中。
圣與仙是非常不同的兩種形態。在中國的整個思想極度成熟,文學達到登峰的時刻,李白體現了老莊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體現了孔孟哲學的最高完成。
整整一千年當中,很多人在討論李白、杜甫的優劣,這真是一個很大的精神浪費,他們都是不可取代的。樟樹與榕樹哪種更好?它們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別抵達了不同的巔峰狀態,如果非要去比較優劣,會偏離對他們的真正認知。
1.下列對李白被譽為“詩仙”、杜甫被譽為“詩圣”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李白是一個不遵守人間規則的人,他追求的是個人化的自我解放。
B.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俠性格,都是不符合世俗的道德標準的。
C.作為“詩圣”,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為儒家學說所尊崇的圣人。
D.杜甫的個人生命風范是在群體生活中自我錘煉出來的。
2.下列對“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迥然不同”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李白的生命呈現的是自由形態,杜甫的生命呈現的是成熟與穩重。
B.李白的生命形態容易激發年輕人的勇氣,杜甫的生命形態喚醒了中年人的悲憫心和責任感。
C.杜甫的社會性很強,他思考的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而李白卻并不如此。
D.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有著不同的源頭,前者源自老莊的思想,后者源自孔孟哲學。
3.下列對作者分析不宜討論李白杜甫優劣的原因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國詩歌史上偉大的詩人,爭論誰優誰劣是很大的精神浪費。
B.李白和杜甫是不同的生命個體,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是無所謂優劣的。
C.李白和杜甫分別到達了不同生命狀態的最高點,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謬的。
D.如果強硬地比較李白和杜甫的優劣,會妨礙我們對二者的真正認知。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