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0-09-19 11:51:56
(二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題。
名士風度
①古話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名士風流”或“名士風度”,在中國典籍中常常見到,今天的人們也不陌生。只是在今天,“風流”二字的含意多了一點言外之意,言“風度”,才使大家感覺是完全的褒義。其實,風度、風骨、風格、風尚、風韻、風姿、風流等一批以風領(lǐng)起的詞語都出現(xiàn)于魏晉時期,強調(diào)的是人的內(nèi)蘊體現(xiàn)于外表的觀感,猶如微風拂面,看不見卻感覺得到。因此,“風”與“流”在此意思相同,而人物的內(nèi)涵旨在理想追求,因此用“度、骨、格”這樣略顯硬朗的字來形容也更準確一些。名士是中國歷史的產(chǎn)物,代表著中國士人文化的一種精神品格,以至于風流、風度之外,還有名士情懷,名士格調(diào)等表達。
②名士,顧名思義,就是在社會上有名望的士。何謂士?
③首先,士不是貴族。其次,伴隨著歷史的演進,士的內(nèi)涵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追溯其源,士是
西周國家官職(天子、公、卿、大夫、士)的最低一級,士即武士。西周是奴隸主貴族的國家,爵位和官職都是世襲的,朝廷中的重要職位由貴族即有爵號者擔任,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士不在其中。春秋后期,禮崩樂壞,天子失語,諸侯稱霸,諸侯衰微,大夫擅權(quán),大夫衰微,家臣執(zhí)政。衰微的貴族不僅喪失了權(quán)力,也失去了田產(chǎn)和奴隸,淪落為平民,無以為生,就有人開始以過去專為貴族所掌握的文化知識來謀生,招收生徒,教授禮樂,中國從此有了私人辦的學校。孔子就是當時最為著名的私學老師,門下弟子三千,可謂盛矣。這些學成的弟子周游列國,游說諸侯,一言得用,平步青云,一國不用,去之他國,朝秦暮楚,即為常事。這些人介于貴族與平民之間,故統(tǒng)稱為士,是西周的世襲官職制度打破之后出現(xiàn)的以知識才能作為謀生資本的人,近乎后來所說的知識分子。這樣原來最低的官吏——士就變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yè),通過學習而成為具有知識的人,武士也就轉(zhuǎn)變?yōu)槲氖浚x書人。到了戰(zhàn)國時期,士是官員的預備隊,管子將其描述為“國有四民,士、農(nóng)、工、商”,故所謂四民,既是四種職業(yè),其排序也傳達了四種職業(yè)的社會地位。
④儒家學說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而成為占居社會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學說和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儒學以政治倫理為綱,標舉“忠”與“孝”。讀儒經(jīng)可以入仕為官,有兩種途徑:一是博士弟子,即官方招收的大學生,學成后由朝廷授予官職;二是察舉,即道德名聲杰出者通過地方官員的推薦,朝廷授予官職。儒學從此大盛。政府的引導與祿利的刺激使兩漢社會籠罩著濃郁的道德風氣,儒學的忠孝觀念可謂深入人心。但是,祿利刺激的影響最終卻使東漢后期的社會風氣轉(zhuǎn)向了浮華虛偽,朝廷中宦官與外戚爭權(quán)奪利。這就激起了堅守儒學倫理道德的士人的強烈不滿,奮起批評朝政。他們主要是兩部分人,一是朝廷中具有獨立精神的官員,一是京城大學里的太學生。他們高舉儒學道德旗幟,身正行端,怒斥貪官污吏,深得民眾的擁戴,社會名望極高,人們稱之為名士。名士言論的鋒芒所向,民眾齊指,使宦官濁吏如過街鼠人人喊打,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力量。而受到威懾的宦官則利用皇帝來打擊、鎮(zhèn)壓這些名士。知識分子中的精英被鎮(zhèn)壓打擊,民眾由此而更加絕望,發(fā)起黃巾起義,逐步導致東漢王朝的滅亡。
5.閱讀第①段,對于“風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現(xiàn)代人的心目中,“風流”帶有一些貶義色彩,但在魏晉時期,“風流”實則完全是褒義。
B.“風流”出現(xiàn)于魏晉時期,強調(diào)的是人的眼睛看不見,但是心靈卻可以感受得到的人的內(nèi)蘊。
C.用“風流”來形容人具有理想追求,沒有用“風度、風骨、風格”這些硬朗字眼形容準確。
D.除“風流”“風度”外,還可以用“名士情懷”“名士格調(diào)”等來贊譽中國名士的精神品格。
6.對于“士”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最初的士指的是武士,武士不是貴族,而是西周國家官職中最低的一級,沒有資格擔任朝
廷中的重要職位。
B.春秋后期的士變成了一種以文化知識來謀生的職業(yè),孔子就是當時最為著名的私學老師,是士的杰出代表。
C.春秋后期,衰微的貴族之所以淪為平民是因為喪失了權(quán)力,田產(chǎn)和奴隸也因此失去了,就
有人開始尋找新的謀生途徑。
D.戰(zhàn)國時期,管子將士排在“農(nóng)、工、商”之前,居于“四民”的首位,可見其社會地位也位于四民之首。
7.對“東漢名士”的相關(guān)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學說在漢武帝罷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前都沒有成為占居社會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學說和官方
的意識形態(tài)。
B.東漢堅守儒學倫理道德的士人主要的是高舉著儒學道德旗幟,身正行端,怒斥貪官污吏,
深得民眾的擁戴,社會名望極高的具有立精神的員和京城大學里的太學生。
C.兩漢社會籠罩著濃厚的道德風氣,人們直真誠地堅守著儒學的倫理道德,可見儒學的忠
孝觀念深入人心。
D.東漢名士言論得到民眾的一致?lián)碜o,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力量,朝廷卻鎮(zhèn)壓打擊名士,民眾
因此對朝廷更加絕望,發(fā)起黃中起義,最終致使東漢滅亡。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