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11-23 15:30:57
7.國恒亡
恒:常
3.重點語句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翻譯: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體膚受饑餓,使他身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順。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翻譯: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并在聲音上顯露出來,然后人們才了解他。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翻譯: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常常都有滅亡的危險。
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翻譯: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譯:(用這些來)使他內心驚動,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原來所沒有的才干。
4.重點內容
一、整體把握:
文章采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相結合的方法,層層深入地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全文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論證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受艱苦磨煉的必要性,說明人才在困難中造就,安逸享樂能使人(國家)死亡。
二、具體問題:
1.文章講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啟下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成就大業,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在生活上經受磨練的句子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其結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人的斗志。寫人心理狀態的變化: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6.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人斗志(個人):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從反面揭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國家):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7.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