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06-24 10:49:18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1年山東東營中考語文真題答案(圖片版),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①yú ②鴻
2C 3B 4C
5.①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②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③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④靈秀 周密 深刻 莊重 凡有所學 皆成性格
評分:①一③每小題1分;第④小題2分,前四空1分,后兩空1分。本題共5分。出現錯別字或添字、漏字該空不得分。
6.青春之歌 林道靜(道靜)) 心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經歷)
7.(1)示例:近年來,我國在“探月工程”“火星探索”“深度載人潛水”“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等科學領域獲得了長足發展。
(2)詢問(問詢)探究(探尋)
(3)示例一開展“我與科學,我與航天”主題演講活動。
示例二舉辦“心系航天,報效國家”讀書報告會。
示例三舉辦“中國航天輝煌成就”圖片展。
示例四舉辦“大國航天人”故事會。
示例五組織“我的航天夢”征文比賽。
評分:(1)答對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類判分。(2)每空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3)答出一種示例得1分,共1分。本題共5分。(1)(3)兩題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8.不畏嚴寒、明媚鮮麗(或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和峻潔清高、孤芳自賞(或幽獨超逸、自甘淡泊)的形象。
評分:答出一點得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9.示例一 以梅自況。詩人詠梅,實際上是他幽獨清高、自甘淡泊人格的自我寫照。在詩人眼中,梅含波帶情,質儀相偕。首聯即寫梅明媚鮮麗,尾聯又直抒胸臆,充分表達了詩人愿與梅化而為一的精神追求。
示例二 描寫正側面結合。如頷聯用“疏影”“暗香”正面描繪梅花的輕盈、芬芳;頸聯用“霜禽”“粉蝶”側面烘托梅花的孤潔、鮮麗。正側面描寫結合,使梅花的形象更加迷人。
示例三 虛實相生,對比襯托。如頸聯前句實寫“霜禽”愛梅之甚,“欲下先偷眼”;后句想象(虛寫)“粉蝶”“如知合斷魂”,把蝶對梅的喜愛夸張到了極點。一實一虛,構成對比,更進一步襯托出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示例四 視覺、嗅覺融合。頷聯上句從視覺角度細致描繪出疏枝清影、水月空明的圖畫,下句從嗅覺角度刻畫出梅香氤氳、沁人心脾的幽境,二者巧妙結合,融成“絕倫”的寫梅千古名句。
示例五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如前三聯,詩人寫眼中之梅,胸中之梅,隱曲地表達對梅的喜愛;尾聯則直抒胸臆,表達出詩人愿與梅化而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把詩人的情操趣味和盤托出,使詠物與抒懷水乳交融。
示例六 善用修辭。對偶。頷聯中“疏影”與“暗香”、“橫斜”與“浮動”、“水清淺”與“月黃昏”,對仗工整,句式整齊,音韻諧美。(或擬人。頸聯中“先偷眼”賦予“霜禽”以人的情感,形象地寫出了對梅的喜愛。或夸張,尾聯中“合斷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夸張到了極點。或注重字詞錘煉。如首聯中,“獨”“盡”二字,言簡意豐,突出了梅獨特的生活環境、獨有的天姿國色、不同凡響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韻。)
評分:答對其中一種示例得2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0.①釣魚(或捕魚或打魚) ②才,方才 ③被 ④用泉水(或汲泉水)
評分:答對一個得0.5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1.喜悅(或快樂、愉悅、曠達)。甲文作者具有樂觀豁達的情懷,雖被貶滁州,但處之泰然、隨遇而安,愛民之心未曾少減。主政滁州,政事寬簡,與民休息,具有中庸和美、年豐人足的政治理想,所以,作者在乎“山水之樂”,更享受“樂民之樂”。乙文作者經歷了一個寒冬的禁錮,在初春時節偕友游滿井,乍見滿井的山水鳥魚等景物生機萌動,感到歡欣與愉悅,對早春風光充滿了欣賞與贊美之情。
評分:答對得3分,心境占1分,原因占2分。本題共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12.示例一 (表達方式方面)甲文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記敘的同時融入大量的議論和抒情,融敘事、議論、抒情、說明于一體。乙文以描寫為主。在景物描寫中,融情入景(寓情于景),使情與景、主觀與客觀渾然一體。
示例二 (寫作技巧方面)甲文寫景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早晚有別,四季分明,一句一景,字字不虛。(或巧用虛詞“也”“而”,使文章既有詩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乙文寫景以點帶面。沒有全面地細描密繪,而是抓住水、山、田野這三組鏡頭,通過冰皮、山巒、麥苗等事物寫初春的氣息,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審美感受鮮明、貼切地表達出來。
示例三 (修辭手法方面)甲文主要運用對偶手法。大量的駢偶句,或兩兩相對,或句中自對,增強了文章的韻律美。(或“云歸而巖穴暝”中的“歸”,運用擬人的手法,點出了悠然閑適之情。)乙文運用比喻、擬人手法。貼切、新奇的比喻寫山、寫水、寫人,生動傳神,優美熨貼,形象準確;擬人手法寫鳥、寫魚,增加了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
示例四 (結構藝術方面)甲文先景后人,層次清晰。寫景早晚接續,四時遞次,前后照應,景物之間邏輯關系清晰;寫人先滁人游后太守宴,層次分明。乙文多鏡頭有次序轉換,層次豐富。全景、遠景、中景、特寫,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描繪滿井風物。
評分:答出一種示例得3分,不同之處占2分,解釋占1分。本題共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13.示例一 這些內容能讓讀者在閱讀“所見”的同時也讀到“見者”,了解到“見者”的艱辛與頑強,對閱讀“所見”感到真實、可信,也對“見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示例二 這些內容一方面說明各拉丹冬的原始與神秘,體現探索的價值;另一方面說明其自然環境的險惡,探索它可能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示例三 作者身體的各種痛苦體驗與各拉丹冬雄偉、圣潔、瑰奇的風景形成強烈反差,隨著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作者對各拉丹冬的感受和理解也更細致。這種“悖反”使文章產生獨特的內在張力,深化了散文的主題。
示例四 這些內容表明了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人類歷經各種磨難甚至生死,最終還“活”在自然“近旁”,表現人類的偉大,為全文籠罩了一層悲壯美和苦難美的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審美內涵。
示例五 這些內容都是人類探索自然、敬畏自然的一種存在與體驗,展現人在偉大而恒久的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渺小,有豐富文章內涵、突出散文主旨的作用。示例六①句在文章首段,⑤句作為結尾獨立成段,相互呼應,既彰顯出人類大無畏的探險精神,又表達出人類敬畏自然但不征服自然的主張,深化了散文的思想意義。
評分:答出一種示例得2分,答出兩種得4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14.示例一 主客相融,虛實相生。如選文第二段作者由眼前冰山上“縱橫的裂紋”“波狀皺褶”之景,聯想到冰川、冰山在漫長時光里的形成變化,繼而又把冰川上的褶皺想象成“樹的年輪”,寫景中融入作者的思緒,寫實的同時又帶有詩意,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洪荒偉力和漫長歷史的敬畏,給讀者一種厚重的美。
示例二 巧用對比。如選文第一段用杰巴等人“蠕動”的“一列小小身影”表現人類之渺小,用“連綿”“遼闊”“巨大”“浩浩蒼蒼”等詞語描寫自然之壯觀,兩者形成鮮明對比,突出大自然“無所不能的創造力”,使讀者受到視覺的沖擊和心靈的震撼,從而對自然產生敬畏之情。
示例三 移步換景,變換視角。選文第一段是站在“礫石堆上”遠觀,整體描繪冰峰的晶瑩、冰河的壯闊和整個冰天雪地的浩茫;第二段則“置身冰窟”近觀,細致描摹千姿百態的冰體和冰山的裂紋、皺褶,從宏觀和微觀的視角,分別展現了各拉丹冬的雄壯浩蕩和圣潔瑰麗,層次豐富,富有變化。
示例四 捕捉景物特點,繪其神韻。如選文第二段中“是瓊瑤仙境……緩慢而從不懈怠”一句,用“肅穆”一詞修飾“晶瑩和潔白”,描繪出冰塔林圣潔、美麗的神韻。(或抓住冰體“千姿百態”的特點,狀以“冰塔”“冰柱”“冰洞”等,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示例五 動靜相生,層次豐富。如選文第二段中“靜穆的晶瑩和潔白”“小小的我蜷臥在這巨人之發下”等描寫是靜景;“…切割著”“雕鑿著”“……熠熠爍爍,光彩奪目”等句子是動景,動靜交錯,層次豐富,景物更加鮮活。
評分:答出一種示例得2分,寫法和分析各1分;答出兩種得4分。本題共4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15.①多年不見能憑一面之緣迅速識別一張面孔。②識別陌生人面孔的效率與識別熟人一樣。③能根據面部的局部圖像辨識面孔。④能識別低分辨率的影像和照片中的面孔。⑤對面孔不同組成部分有突出的整合能力。
評分: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三點得3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16.放在選文⑤⑥段之間。理由:①結構上,承上啟下。承上說明面孔識別現象引發科學家關注,并早已展開相關研究;啟下引出對于“臉盲癥患者”特征的說明。②內容上,此段之前是說明面孔識別達人的特點及研究價值,從此段開始轉向說明科學家對于面孔識別開展的各項研究,與前后構成緊密的邏輯關系,說明內容由現象到本質,層層遞進。
評分:答對位置1分,答對第①點得1分,答對第②點得2分。本題共4分。意思對即可。
17.(1)作詮釋。如第③段具體闡釋了什么是生活中的“面孔識別達人”,使讀者對這一名詞獲得準確的認知,通俗明了。
(2)舉例子。如第⑤段“倫敦警方組建面孔識別方面具有超能力的警員隊伍”這個例子,具體說明了具有“獨有的面孔識別能力”在破案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3)分類別。如第⑦⑧段將“臉盲癥患者”分為后天和先天兩種類型,條理、清晰地
說明這兩種類型的人難以進行人臉識別的表現及原因。
(4)作比較。如第⑧段將“面孔識別達人”與“臉盲癥患者”和“識別人臉的軟件”進行對比,突出表現面孔識別達人在人臉識別方面所具有的超能力,使說明更加深刻、鮮明。
(5)列數字。如第⑩段列舉觀察人數、時間、數量和成功率等實驗數據,說明了面孔識別達人在復雜條件下仍能具備比常人更高的辨識成功率,具體、準確、科學,令人信服。
評分:答對一種得3分,方法、舉例、作用各占1分。本題共3分。舉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說明均可。只舉例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18.示例一 準確性。如第③段“他們識別陌生人面孔的效率與他們識別熟人面孔的效率幾乎毫無二致”一句中,運用“幾乎”一詞,表明接近但又不完全一致的意思,準確嚴密。
示例二 嚴密性。如第③段運用“但是”“卻”“如果”“都”“一旦”“因此”等一系列關聯詞語,清晰地得出“面孔識別達人對于面孔不同組成部分有著更為突出的整合能力”這一結論,表達連貫嚴密,邏輯性強。
示例三 生動性。如第①段開頭用一位年邁女士在“幾十年后仍能夠認出自己學生”的事例,生動地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面孔識別達人”,事例典型,“達人”一詞新穎時尚,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或如題目“超能力”“千萬人中一眼認出你”,表述新穎,吸人眼球。)
評分:特點及表達效果各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19.形象特征:①吃苦耐勞(或韌性十足或樸實耿直或嚴格自律)②公而忘私(或意志堅強或信念堅定或有民族大義)現實意義:“父親”是一個標桿,他吃苦耐勞、意志堅強的優秀品質引領人們不斷克服困難,完成工作任務。(或“父親”是面鏡子,讓人反省自己的言行,他公而忘私、信念堅定的高尚品質,給那些自私、貪婪的人們以警醒。或他嚴格自律、戰勝私欲的人性光輝,是對物欲橫流現實生活中各種丑惡現象的有力鞭撻。)
評分:形象特征2分,答對一點得1分;現實意義2分。本題共4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20.含義①“一路”是“父親”完成送軍糧任務的過程,與“父親”一路“相伴”的是一擔軍糧(或饑餓寒冷的艱難處境或趙明的影子、趙明的歌聲)②內心的斗爭和掙扎(或完成任務的堅定信念)。作用①線索作用。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②設置懸念。以“一路相伴”為題,使懸念頓生,能激發閱讀興趣,引人思考。③揭示主題。表面上是寫一擔軍糧、趙明的影子與“父親”一路相伴,深層的含義則是要表現“父親”的優良品質和堅定信念,能從文章的構思和立意上巧妙揭示主題。
評分:含義2分,答對一點得1分;作用3分,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3分。本題共5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21.①被誤以為犧牲,但得以立碑褒揚的自豪。②歷經千難萬苦的辛酸。③以趙明為鑒,戰勝私欲的慶幸和欣慰。④“死”后復“生”的悲喜交加。
評分: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3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22.示例一 視角獨特。小說主要圍繞送軍糧展開故事情節,通過“父親”與饑餓寒冷體感下私欲閃念的爭斗,而不是激烈緊張的敵我搶奪來塑造人物形象。(或通過“挑著糧討飯吃”的“父親”內心獨白,即與首任村長趙明的“對話”來不斷豐富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這種視角使故事情節有獨特表現力,讀者受到強烈心靈震撼從而獲得獨特精神體驗。
示例二 情節設置獨特。在矛盾沖突處展開:“父親”在送糧過程中,不斷與首任村長趙明倒賣軍糧發生“關聯”并形成對比。“挑著糧食討飯吃”、饑餓至極想抓糧吃卻又放棄等情節的設置,使矛盾沖突更加激烈,情節推進更加合理。(或在故事結尾處突轉:“父親”任務完成回村卻發現自己的“新墳”,結尾出人意料,異峰突起,給讀者新奇的心理體驗,發人深思。)
示例三 結構形式獨特。小說以送軍糧作為明線(或趙明及趙明的歌聲“一路相伴”為明線),以“父親”與饑餓寒冷體感下私欲閃念的爭斗為暗線,兩線交錯推進,使得文章結構形式搖曳多姿,富有張力。(或小說詳寫三天送糧到臨川,略寫近一年時間尋找縣政府完成送糧任務,有詳有略,張弛有度,故事推進流暢而不拖沓。)
示例四 伏筆和照應,如“父親”送糧近一年未歸,任務完成時卻發現自己已經“犧牲”,送糧出發的時間為結尾處出現“新墳”的伏筆,反過來“新墳”又照應了“父親”送糧出發的時間和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為小說結尾的情節突轉提供了合理性,使內容形成有機整體。
評分:答對特點2分,評價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
23.作文略
寫作評卷建議:
①作文試卷評閱應貫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關寫作課程目標與評價建議的精神與要求,切近初中學生學習實際,不宜要求過高。
②建議兩人評閱一份試卷,求和的平均數,得分四舍五入。兩人評判同一份試卷差距在7分以上者,需仲裁。
③宜于在及格線(30分)以上拉開檔次,賦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狹小的分數區間,具體分數分布建議如下:
50分——46分 約占試卷總量的20%,其中滿分卷不少于1%。
45分——41分 約占試卷總量的20%。
推薦瀏覽:初中語文知識點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