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1-05-03 22:45:55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之:中國古代史考點復習提綱(4),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國古代史考點復習提綱
21. 大運河的開鑿
(1) 目的:公元 605—610 年,隋煬帝下令開通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目的是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 三點、四段、五系: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 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
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它以世界上最古老、 最長的運河永載史冊,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又一巨大貢獻。
(3) 歷史意義:①大運河通航后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②大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③此后, 歷朝對運河不斷疏浚、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南北動脈的作用。
唐朝人贊頌大運河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22. 隋唐科舉制度
隋煬帝設進士科,創立科舉制;唐朝完善發展,唐太宗加試經史、雜文,武則天創設殿試、武舉,唐玄宗加考詩歌;明清八股取士;清末(1905 年)廢除科舉制。
(1) 隋朝創立,唐朝完善:隋文帝時開始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員。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從此,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參加政權。科舉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比進士科相對容易些;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后來雜文專考詩賦。
隋朝創立的科舉制為以后各朝相繼沿用。唐朝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科舉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科最為重要。
(2) 實行科舉制的意義:①實行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②科舉制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
③科舉制開創出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關系的嶄新局面,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23.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1) 貞觀之治: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 唐太宗的年號叫“貞觀”,史稱“貞觀之治”。
、偬铺谡J真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輕徭薄賦,發展生產。②唐太宗善于用人。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為宰相。人稱“房謀杜斷”。③重視納諫。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前后進諫二百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悲傷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④沿用和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貞觀時,增加了宰相人數。避免宰相專權,又能集思廣益。⑤合并州縣,以便節省開支,減輕人民負擔。⑥重視文化教育,完善科舉制。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科最為重要。“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這是說唐太宗重視科舉取士。
評價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親歷了隋末農民戰爭的洗禮,深刻認識到國家要長治久安,帝王必須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要處理好君與民的關系。 因此他在位期間,經濟上減免租稅,給農民以土地并保證其生產時間,提倡節儉;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實行三省六部制,精簡機構;文化上完善科舉制,大興學校。因而形成了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的“貞觀之治”。但也必須指出,作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樣對人民進行剝削和壓迫,在晚年,他的驕矜情緒和享樂思想逐漸滋長。(他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 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做皇帝后,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的政策,還破格提拔許多有才能的人。史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F代史學家郭沫若稱贊武則天的業績說:“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經濟繼續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武則天基本上繼承了貞觀之治的措施,發展了貞觀之治的局面,她的統治具有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 重要地位,所以開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武則天是一位基本應予肯定的歷史人物。
(3) 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4) 對封建盛世的幾點認識:①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現是各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不能過分夸大統治者治理國家的功勞,也不能不論他們采取政策和措施的作用。②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經歷幾代皇帝連續執行寬松政策和幾代勞動人民艱辛努力的結果。③封建盛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統治階級,廣大人民生活仍然是十分艱苦,農民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只是相對緩和。④封建盛世局面都是不可持久的,統治者憑借“盛世”積累大肆揮霍,使國力耗盡,導致國家衰亡。
(5) 封建盛世給現代人的啟示:①關注民生,不斷建設和諧社會。②尊重人才,促進社會進步。③ 完善法制,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④加快經濟建設等。
(6) 唐朝盛世經濟的繁榮: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時期。
、俎r業:在農業生產方面,曲猿犁和筒車灌溉技術的發明、使用,促進了土地開發,增加了糧食產量。個體小農獲得更大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了勞動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敦煌壁畫-《雨中耕作圖》。)
唐朝的糧食以粟和稻谷為主,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產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區成為重要的糧食 產地。杜甫“憶昔開元今昔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②手工業:唐代手工業在產品種類、生產規模、工藝技術方面都超過了前代。揚州銅鏡、南昌瓷器、宣州紙筆、蘇州絲織品。a)瓷器:邢窯的白瓷類雪似銀;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唐三彩以黃、綠、藍、赭等為基本色,造型優美,光彩奪目,尤其是人物和動物造型在斑駁燦爛的釉面映襯下極富動感,唐三彩主要用于觀賞品和隨葬品,已輸出國外。b)紡織業:絲織品制作的工藝水平最高,種類繁多,精美絕倫。 越州制作的絲織貢品品種達數十種;蜀錦以色彩綺麗、紋飾精妙冠絕全國。唐朝的衣服,主要以絲、麻為原料。政府大力推廣養蠶栽桑,農家的房前屋后多種桑樹。蠶桑的主要產區仍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也在發展。c)開元年間,官府在蒲津渡黃河兩岸,耗鐵 160 萬斤各鑄四鐵牛、四鐵人以及鐵山、鐵墩柱作地錨,用鐵索連船建造浮橋,將山西的鹽、鐵、銅、煤等物資越過黃河,運往長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