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09-15 08:37:56
作為一個在外地長大的孩子,若是讓我說出幾條北京的老規矩,恐怕我是做不到的。但像是“忠厚傳世、勤儉持家”這一類的大體印象卻同老北京話一起,埋在了我的心底。可惜的是,當我真正在這里生活了數年后,若不是“老規矩”這個詞重新被網友提起,我是根本不會感受到這些細致而繁瑣的老規矩也曾是組成“北京”的一員。
翻看了眾多關于北京老規矩的文章,發現究其根本,無論是“笑不露齒”還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老規矩其實是一種含蓄的傳統文化的縮影,是由老北京人老實本分的品格具體化所形成的規矩意識。隨著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老規矩逐漸成了北京的地域代表,在一代代北京人心中打上了文化烙印,給了北京人無限的地域認同感,使得每一個受老規矩熏陶的北京市民都抱著讓家鄉更好的理想奔跑。但與此同時,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帶來不同文化的碰撞,北京漸漸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成為了全世界展現自我的舞臺,各式各樣的人在這里謀求自身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迷失在中國首都。像是老規矩這種地域感極強的事物便自然而然的被淡忘了。
若老規矩只是一些例行條文,那它被更符合的現代社會的紀律去帶便不足為道。然而,紀律或許可以帶來當下需要的秩序,但卻是被動的,只有一個人屬于一件事,一群人,一個社會,才會有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去照顧它的愿望。這正是“老規矩”最大的貢獻。只有我們被什么東西打上所屬的烙印時,我們才能在這個人與人差別越來越小的社會中脫穎而出,不隨波逐流,讓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老規矩恰恰可以彌補這個空缺,它培養了一種行為習慣,培養出一種北京人所特有的氣質。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意識到腳下的這片土地不僅僅是新聞上的GDP柱狀圖上最高的一片顏色,更是一個需要我們去愛、去守護的,仍在其他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的普通城市。
事實上,“老規矩”被淡忘這類事情不止發生在北京,只不過北京最為突出。正因如此,北京才更應做出表率,為其他城市尋找一個平衡點。問題已經出現,并且不可避免,但這不代表可以放任其去。改善現狀,重新喚回“老規矩”和更多的傳統文化將會是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但即使他們就快要失傳,總是那些仍舊遵守它的人已經搬到了五環六環甚至是不能被稱之為“北京”的地方,只要尚且存在,就值得付出。
我想象過這樣的畫面:當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結束了一天勞累的工作,走過黯淡天空下長長的人流,拐進一家面館,點完菜拿出筷子放在桌上時,他疲憊的雙眼中會因為這雙筷子的擺法變得明亮——原來我還在這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