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1-11-16 20:24:00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據受教育者身心特點,運用心理教育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促使受教育者身心素質全面提升的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但是我國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實效性差,發展不平衡,理論研究薄弱,科學化、專業化水平不高,專業人員匱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脫節等問題。
廣大研究者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嚴重忽視了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托。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為依托、相互促進的密切關系。首先,兩者具有共同的教育對象,中學生是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對象,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對象。其次,兩者具有共同的教學目的,具有重合的教學內容,都具有實踐性的特點。
一、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其人格發展健全的重要載體。
(一)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心理健康
1.導入教學階段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導入教學階段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以后教學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環境。例如:在“自我心理教育”中,通過講述自我認識、自我控制和自我發展等內容,要求學生講述自我感受,盡早進入課程角色,引起學生對自我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2.在新課教學階段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引導學生通過感知清晰的表象和鮮明的觀點,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識基礎。例如:在“積極承受挫折教育”中,通過他人受挫的表情和學生們的感受,加深學生對“挫折”概念的理解。其次,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形成科學概念。例如:在“學習心理教育”中,通過學習適應教育和智能開發教育知識點的講解,使學生對“學習心理教育”形成科學的概念。
3.在鞏固檢驗知識階段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向學生提出一些提升性的問題來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意識層面產生健康思維方式,形成健康心理品質,使學生在健康心理的作用下學習生活。
(二)利用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必須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實踐鍛煉,才能促使受教育者在正確理論指導下形成健康的思維習慣。在課外活動中,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課堂上的心理健康知識指導自身活動。例如:學生在與教師、同學、父母、朋友的交往中,積極應對環境變化,正確地待人接物,尊重他人,樹立自尊、自信、自強的個人品質。
(三)借助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心理健康
研究性學習是豐富中學思想政治課課外實踐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教材中選擇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題進行研究,掌握基本心理健康知識,提高適應社會能力與發展自我的能力,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中學思想政治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在教師的策劃指導下,為實現教學目的,以典型案例、特定事件情境為載體,通過教師、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實現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必須選擇恰當的案例;其次,必須設置合適的問題以激活案例;再次,注重教育預設和教育生成之間的關系。例如:在《平等尊重你我他》一課中,設計殘疾人短劇,讓學生表演生理有缺陷的殘疾人,再現殘疾人生活的困難及壓力;讓學生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渴望得到人格尊嚴與平等待遇;教育學生正確對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平等尊重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二)情境教學法
中學心理健康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是指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師以學生身心特點為依據,采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各種情境進行教學。情境教學中,相關情境的選擇是關鍵,達到預期目的是其檢驗標準。
(三)討論教學法
討論教學法就是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以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教學,能增強交流,辨明是非,強化意識,升華情感,總結提高學習成果,促使心理健康從感性向理性上升。選題必須具有吸引力,教師要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難點進行啟發,并通過討論小結推動學習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總之,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充分利用相關素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中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課題,是“以心育心”理念的體現。采用課堂、課外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其心理素質、培養健康思維方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