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2-05 22:07:59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唐朝建立后,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冊立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后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后加謚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他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7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說開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別館。[138]李世民幼時聰明機智,高明的見解非常深遠,面臨關鍵大事剛毅果斷,不拘小節,當時人沒有一個人能夠估量他。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包圍,李世民響應招募去救援,隸屬于屯衛將軍云定興。將要出發時,李世民對云定興道:“一定要攜帶旗鼓來設置疑兵。再說始畢可汗全國的軍隊敢于包圍天子,必定是認為國家倉猝之間無人救援。我們張大軍容,讓軍旗連綿數十里,夜晚就讓鉦和鼓聲互相呼應,胡虜必定認為救兵已大軍云集,就會望軍隊揚起的塵土而逃遁了。不然的話,敵眾我寡,他們全軍來戰,我們必不能應付。”云定興采納了李世民的建議,并將軍隊駐扎在崞縣,突厥偵察騎兵飛馬報告始畢可汗道:“隋朝大軍已到。”由此突厥解圍遁逃而去。大業十二年(616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隨到太原。當時有高陽賊酋魏刀兒,自號歷山飛,來攻太原,李淵進攻魏刀兒,深入賊人陣營中。李世民用精銳騎兵突圍而進,弓箭所射,敵軍潰散,在萬眾敵營之中救出李淵。恰逢步軍趕到,李淵與李世民又奮力攻擊,大破敵軍。晉陽起兵義寧元年(617年),隋朝命運已終,李世民暗中圖謀起義,常常降低身份推崇士人,拿出財物來供養門客,群俠大盜,沒有一個人不愿效死力。同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世民率軍攻打西河并宣布政令。攻下西河后,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義大軍往西攻打賈胡堡,隋將宋老生率領精兵兩萬人屯扎在霍邑以抗拒義軍。恰值久雨糧盡,李淵與裴寂議論,暫且回太原,以后再圖謀舉事。李世民說:“本來興起大義是為了挽救蒼生百姓,應當先攻下咸陽,號令天下;遇到小小敵軍就退軍,恐怕跟從起義的人將會一時解散。回軍守衛太原一個城池,這是為賊打算,拿什么來自我保全!”李淵不采納,催促命令引軍出發。李世民于是在外大聲嚎泣,哭聲傳到李淵帳中。李淵召見他問哭的緣故,李世民對答說:“現在軍隊憑借仁義起事,進戰則必勝,退還則軍隊必潰散。眾軍在前面潰散,敵軍在后面乘虛進攻,死亡馬上就到面前,因此悲痛啊!”李淵這才醒悟而停止回軍。八月一日,雨止,李淵率軍奔赴霍邑。李世民怕宋老生不出戰,于是率領幾個騎兵先奔到城下,舉鞭指揮,好像要圍城的樣子,以激怒宋老生。宋老生果然被激怒,開門出兵,背靠城池扎陣。李淵與李建成在城東會合扎陣,李世民及柴紹在城南扎陣。宋老生指揮軍隊猛沖,首先直逼李淵,致使李建成墜落馬下,宋老生乘勢攻擊,李淵與李建成都退軍。李世民從南面率領兩千騎兵沖下高坡,沖斷了宋老生的軍隊,率領軍隊奮力攻擊,宋軍大敗,都拋棄武器而逃。此時霍邑的城門已經懸掛起來,宋老生拉住繩子想要爬上城,李世民趁勢斬了他,平定了霍邑。到了河東,關中豪杰爭著投奔義軍。李世民請求進軍入關,攻取永豐倉來賑濟窮困,收服群盜來謀取大興城(今陜西省西安市),李淵認為很好。李世民以前軍渡過黃河,先平定渭北。三輔的官員、百姓以及豪杰紳士到軍門請求獻身報效者每天用上千人來計算,扶老攜幼,布滿在大旗之下。李世民收留英豪以作為備用的官員,遠近聽說此事的人,都來獻身投效。軍隊在涇陽駐扎,精銳之兵九萬,擊破胡賊劉鷂子,兼并了他的部隊。[11]留下殷開山、劉弘基屯扎在大興城。李世民率軍親自奔赴司竹,賊酋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人都率兵來會合,屯兵在阿城,獲得兵士十三萬。大興城父老拿牛、酒到軍門的很多,李世民慰勞他們而后送走他們,什么也不接受。軍令嚴明整肅,秋毫無犯。不久李世民與大軍平定大興城。李淵輔佐國政,任命李世民為唐國內史,改封為秦國公,食邑萬戶。恰值薛舉精兵十萬前來逼近渭水之濱,李世民親自率軍攻打,大破其部眾,斬殺一萬多人,攻占敵軍土地一直到隴坻。義寧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再次被任命為右元帥,統兵十萬攻取東都洛陽,未能成功而返回。等到將要回軍時,李世民對左右的人道:“敵人見我回軍,必定會跟蹤追擊。”于是設下三次埋伏以等待追兵。不久,隋將段達率領一萬多人從后追到,過三王陵時,李世民發動伏兵攻擊,段達大敗。于是在宜陽、新安設置熊、谷二州,派人留守而回。隨后,李世民被遷徙改封為趙國公。義寧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楊侑禪位于李淵,李淵改國號為唐,建元武德,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進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四方征戰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薛舉入侵涇州,李世民率眾軍加以討伐,不勝而回。九月,薛舉死,其子薛仁杲繼立。李世民又被任命為元帥討伐薛仁杲,兩軍在折墌城相持不下,雙方挖深溝筑起高高營壘相持六十多天。薛軍十多萬,軍隊的氣勢強盛,多次前來挑戰,李世民按兵不動以挫敗他的銳勢。薛軍糧食已完,薛軍將領牟君才、梁胡郎前來投降。李世民對諸將軍道:“敵軍銳氣喪失衰退了,我軍當攻取他們。”于是派將軍龐玉先在淺水原南扎陣以引誘敵人,敵將宗羅睺集中軍隊前來抗擊,龐玉軍幾乎失敗。不久李世民親統大軍出其不意覆蓋了淺水原北。宗羅睺遠遠望見,再次回軍抗拒。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數十人攻入敵陣,他與軍隊里外配合一齊奮力攻擊,宗羅睺全軍潰敗,李世民斬賊首級數千個,掉入山澗山谷而死者不可勝計。李世民率領隨從二十多個騎兵追趕逃跑敵軍,筆直奔赴折墌城而追逐敵軍。薛仁杲十分恐懼,環城守衛。將晚,李世民大軍陸續到來,四面合圍。早晨,薛仁杲請降,李世民俘虜他的精兵一萬余人,男女五萬口。不久諸將祝賀,有人趁機問道:“剛開始大王野戰攻破敵人,但敵人還保有堅固城池,而大王沒有攻戰之器具,用輕騎兵轉戰追逐,不等待步兵,直接迫于敵人城下,我們都懷疑你不能取勝,然而竟然攻下了城池,這是什么緣故?”李世民道:“這是用權宜之計逼迫他,使他們的計謀沒有機會發出,因為這個原因戰勝。宗羅睺依靠往年取勝,加之長期養足了銳氣,見我軍不出,心中對我輕視。現在敵軍見我出戰,十分高興,全部軍隊前來作戰,雖然我已擊破他,但擒捉殺掉的還少。假若不急速追逐,敵軍回軍投入折墌城,仁杲收攏安撫,那就不可能戰勝了。再說敵軍兵眾都是隴西人,戰敗逃散,來不及回顧,敗逃到隴外,則折墌城自然空虛,我軍隨后壓上,敵人因恐懼而投降。這些可謂是已定的計劃,諸君難道全部不見嗎?”諸將道:“這不是普通人所能趕得上的。”此戰繳獲精銳騎兵很多,李世民仍令薛仁杲兄弟及敵帥宗羅睺、翟長孫等率領。李世民與他們游樂騎射,沒有什么距離隔閡。投降的敵將感恩并懾于李世民的威勢,都愿意以死報效。當時李密剛剛歸附,李淵命令李密騎驛馬到豳州迎接李世民。李密見李世民天姿英明威武,軍威嚴肅,悚懼嘆服,私下對殷開山道:“真是英明之主啊。不是這樣,憑什么來平定禍亂呢?”李世民凱旋,在太廟獻捷。李淵封其為太尉、陜東道行臺尚書令,鎮守長春宮,關東兵馬全部受他節制調度。不久又加授左武侯大將軍、涼州總管。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劉武周部下宋金剛攻陷澮州,軍隊氣勢強盛。李淵因為王行本還占據蒲州,呂崇茂在夏縣反叛,晉、澮二州接著陷落,關中震動驚駭,于是下手令道:“賊人氣勢像這樣厲害,難以與他們爭勝負,應該拋棄河東之地,只守住關西就好了。”李世民上表道:“太原是王業的基礎,國家的根本,河東富裕是京城的憑借。假若全部拋棄,臣感到憋悶遺憾。希望能借臣精兵三萬,必定能消滅平定劉武周,克復汾、晉。”李淵于是調遣全部關中兵馬給李世民,又親自駕臨長春宮為李世民送行。十一月,李世民率軍隊奔赴龍門關,踏冰而渡過黃河,進駐柏壁,與敵將宋金剛對峙。不久永安王李孝基在夏縣被打敗,于筠、獨孤懷恩、唐儉都被敵將尋相、尉遲敬德所俘,將要回到澮州去。李世民派殷開山、秦叔寶在美良川攔截,大破敵軍,尋相等人僅僅本人逃脫,李世民全部俘虜他的部眾,再回到柏壁。于是眾將都請戰,李世民道:“宋金剛是奔走千里的孤軍,深入我地,精兵強將,都在這里。劉武周占據太原,專門依靠宋金剛來抵抗。士卒雖多,內面實際很空虛,意在速戰。我鞏固營壘,養精蓄銳以挫他的鋒芒,等到他糧盡計窮,自會逃跑。”武德三年(620年)二月,宋金剛終于因為軍眾饑餓而逃遁,李世民率軍直追到介州。宋金剛排列軍陣,南北七里長,以抗拒官軍。李世民派總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寶抵擋宋金剛的北面軍隊,翟長孫、秦武通抗擊宋金剛南面的軍隊。諸軍戰斗稍稍退卻,被敵兵所戰勝。李世民率精銳騎兵攻擊宋金剛,沖擊他行陣的后部,敵眾大敗,追打數十里。尉遲敬德、尋相率領殘部八千人歸降,李世民仍舊命尉遲敬德統率,與李世民的軍營混在一起,屈突通害怕尉遲敬德發生叛變,以此向李世民請求不要讓尉遲敬德率兵。李世民道:“過去蕭王(指光武帝劉秀)對人推心置腹,使人都能盡力效命,現在委任尉遲敬德,又何必疑懼。”這時劉武周奔到突厥,并、汾二州又全部恢復了舊地,李淵詔命就在軍中加拜李世民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七月,李世民統率各軍在洛邑攻打王世充,軍隊駐扎在谷州。王世充率精兵三萬在慈澗扎陣,李世民用輕騎兵引逗他。當時眾寡不敵,李世民陷入重圍,左右的人都很恐懼。李世民命令左右的人先行歸營,獨自一人率軍在最后。王世充麾下勇將單雄信率數百騎兵夾道進逼,爭先進攻,李世民幾乎被他活捉。李世民張弓箭左右射敵,敵人沒有一個不是應弦而倒,還俘虜了王世充的大將燕頎。王世充于是將慈澗之兵改移回到東都洛陽。李世民派行軍總管史萬寶從宜陽往南占據龍門,劉德威從太行往東包圍河內,王君廓從洛口斬斷敵軍運糧通道。又派黃君漢連夜從孝水河中下舟船偷襲回洛城,攻克了回洛城。黃河以南,沒有一個地方不響應,城堡一個接一個前來歸降,大軍進駐邙山。九月,李世民用五百騎兵先行觀察戰場地勢,終于與王世充一萬多人相遇,兩軍交戰,李世民再次打敗了他,斬首級三千,俘虜了王世充大將陳智略,王世充僅僅本人逃脫。他所部署的筠州總管楊慶派使者請求歸降,李世民宗派李世勣率軍從頧轅道出去安撫楊慶的部眾。滎、汴、洧、豫九州一個一個前來歸降。王世充于是向竇建德求救。武德四年(621年)二月,李世民又進駐青城宮,營壘尚未建立,王世充的軍隊二萬人從方諸門面臨谷水扎陣。李世民以精銳騎兵在北邙山扎陣,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兵渡水攻擊王世充,并趁機告誡屈突通道:“等到雙方交戰時就放煙,我當率騎兵南下。”雙方軍隊才接戰,李世民用騎兵沖鋒,自己挺身沖鋒在前,與屈突通里外呼應。敵軍拼死作戰,多次被打散又多次聚合。從早晨一直戰到下午,敵軍才開始退卻。李世民指揮兵士追擊,俘獲、斬首共八千人,于是進兵屯營到城下。王世充不敢再出戰,只是環城自守,以等待竇建德救援。李世民派遣諸軍挖掘壕溝,環繞布置長期圍守。吳王杜伏威派遣他的大將陳正通、徐召宗率精兵二千人前來在李世民軍營會合。偽鄭州司馬沈悅以虎牢關來投降,將軍王君廓響應,活捉偽荊王王行本。恰巧竇建德率兵十余萬來援救王世充,到達酸棗。蕭瑀、屈突通、封德彝都因為腹背受敵,恐不是萬全之策,請求退師到谷州觀看形勢。李世民道:“王世充糧食已盡,內外離心,我軍不需攻擊,可以坐收敵軍破敗之功。竇建德新近攻破孟海公,將官驕傲士兵怠惰,我軍當進攻占據武關,扼守山川要沖。敵軍假若與我軍爭勝負,我攻破敵軍是必然的了。如果不戰,十日之間王世充當會自我崩潰。若不急速進攻,敵軍進入武牢,諸城剛剛歸附,必定不能堅守。他們兩方力量合并,還能把他們怎么辦呢?”屈突通又請求解圍到險要之處以等候敵軍內部生變,李世民不同意。于是留屈突通輔助齊王李元吉以包圍王世充,李世民親自率領騎兵三千五百人奔赴武牢。竇建德從滎陽西上,筑營壘在板渚,李世民駐軍在武牢,兩軍對峙二十多天。探聽消息的人報告道:“竇建德探聽到我軍牲畜的飼料已盡,等候在黃河北岸放馬吃草時,趁機偷襲武牢。”李世民知道他們的陰謀,于是放馬在黃河北岸吃草來誘敵。早晨,竇建德果然率全部兵馬到來,陳列軍隊在汜水之上,王世充大將郭士衡扎陣在南面,綿延數里,大聲吶喊,諸將大為恐懼。李世民率幾名騎兵登上高高的土丘遙望敵軍,對諸將道:“賊人起兵山東,沒有遇見過強大的敵人。現在渡過險要之處而叫囂,這是沒有政令的表現;逼近城墻扎陣,有輕視我們的思想。我按兵不出,敵軍氣勢便衰竭,扎陣太久士卒饑餓,必將自我撤退,這時再來追擊,可以無往而不勝。我與你們約定,必定在午時以后攻破敵軍。”竇建德排出陣勢,從上午直到下午,兵士又餓又累,都坐在陣列中,又爭著飲水,頃刻間又收斂退卻。李世民道:“可以攻擊了!”親自率領輕裝的騎兵追擊引誘敵軍,大軍陸續趕到。竇建德回軍扎陣,還來不及整頓陣列,李世民已先行攻擊,攻擊所向,敵軍紛紛潰散。不久,眾軍會合作戰,塵土飛揚,呼叫四起。李世民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動大旗沖入,直接突入到陣后,張掛軍旗。敵人回頭看見官軍旗幟,全軍崩潰。追逐攻打三十里,斬首級三千多,俘虜賊眾五萬,在陣中活捉竇建德。李世民責備他道:“我興師問罪,本在王世充,得失存亡,不干你事,為什么越過邊境,冒犯我軍鋒銳?”竇建德恐懼的兩腿發抖說:“現在我假若不來,怕麻煩你遠遠地攻取我!”隨后,李世民將竇建德帶到東都城下。王世充很恐懼,帶領他的官屬兩千多人到軍門請求歸降,由此山東全部平定。李世民進入宮城,令蕭瑀、竇軌等人封存守衛府庫,什么東西都不取,只令記室房玄齡收取地圖與戶籍。接著殺了共同作惡的段達等五十多人,冤枉被囚禁者全部釋放,無罪而被殺者加以祭祀并寫祭文致以哀悼。用酒食款待將士,按品級等第頒賜物品。李淵聽說此次大捷后,令尚書左仆射裴寂在軍中慰勞,并親手寫詔書道:“隋朝分崩,崤山、函谷關隔絕。兩雄會合,一朝清平。軍隊已經獲勝,更沒有死傷。做臣子的不慚愧,做君父的不擔憂,都是你的功勞。”六月,李世民班師凱旋,他親自披掛黃金鎧甲,排列一萬騎兵,穿鎧甲士兵三萬人,前后部都敲鼓吹號,在太廟貢獻俘虜的二偽主竇建德、王世充以及隋朝器物車乘。李淵認為自古以來舊的官階與特殊功勞不相稱,于是另外發徽號,以表彰李世民的功勛德望。十月,加李世民天策上將封號、陜東道大行臺,位在王公之上。增加食邑二萬戶,連以前的共計三萬戶。賜給金車一輛,王公之袞衣和冠冕一套,玉璧一雙,黃金六十斤,前后部鼓吹及九部之樂,儀仗四十人。
因病去世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生病,命皇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