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2年初中語文選擇題:多文本閱讀議題選擇策略(2),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二、多文本閱讀議題選擇的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起到了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思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等重要作用。所以,多文本閱讀教學的組文就需要用心、用智。選對文、選好文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切實獲益。多文本閱讀組文要求結構化,也就是組文時要發現一組文本的內在規律,有規律的文本才是最佳的閱讀材料[2]。
(一)并列類文本組文
我們把并列類文本理解為所組“多文本”針對已確定的議題有共同教學點(如體裁、主題等相同)的文本。1是例子,X成了舉一反三的材料。并列類文本的組文旨在比較中求同,探索具有規律性的內容,或旨在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另外,還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只要從一組文本中的一篇中學會了閱讀的方法和規律,就可以舉一反三,在較短的時間內讀懂若干篇同類文本。這樣組文勢必會增加閱讀量,在這樣的條件下,多文本閱讀教學的目標確定就注定不同于單篇文章教學的目標,一般在多文本閱讀教學中對教學目標要做必要的整合,且目標要清晰,更細化,更有導向性。在七年級上冊詩歌教學中,我們把八首寫景抒情類詩歌作為一組文本,將議題定為“探索古詩的內容”,來引導學生學習讀懂詩歌內容的基本方法,為今后閱讀鑒賞詩歌打好基礎。教學實施中,指導學生合作探究詩歌當中寫了什么人、在做什么的時候,看到了怎樣的景物、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詩歌中抓住了這幾個關鍵點,就可以在不用翻譯詩歌的情況下,讀懂詩歌的基本內容,為鑒賞詩歌打下良好基礎;又如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幾篇課文組成群文,議題選定為“觸摸科學家的精神世界”,教學中指導學生歸納幾篇課文中寫了什么人、在做什么科學探索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他們又都是怎么克服的,之所以能夠克服這些困難的力量源泉是什么[3]。這種組文方式適合同類型文本的組文,文本之間是“并列”關系,也應該是比較容易操作的組文方法。
(二)階梯式文本組文
我們把這類組文中的各組文本理解為因果關系,而非并列關系,后一組文本一般是前一組文本的深入。這樣組文是因為人們認識事物有其規律,一般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群文教學在組文時也應當遵循這個規律。這樣做旨在就一個問題進行點式挖掘。在“做有教養的人”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學按照三個層次來設計:什么是有(無)教養的外在表現—教養的內涵是什么—怎樣才能成為有教養的人。按照這個思路,第一組文本選擇《散步》中“我”面對母親和兒子產生分歧時的做法的段落和《故鄉》中楊二嫂“順手牽羊”行為的段落;第二組文本選擇《論教養》一文中的部分段落;第三組文本選擇《論語》當中的與提升教養相關的章節。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第一組文本中認識有(無)教養的外在表現,第二組文本中理解教養的本質和意義,第三組文本中學習做一個有教養的人。由淺入深,水到渠成。
(三)互解類文本組文
我們認為在這類文本的組文中,1應當是重點精讀的文本,X主要用來幫助學生理解1,同時也是學習的對象。以文解文,訓練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在“陶淵明詩歌中的道家思想”一課中,將《飲酒(其五)》《歸園田居(其一)》、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和老子的部分語錄組成群文。《飲酒》是重點精讀文本,其他文本用來幫助學生理解陶淵明在《飲酒》一詩中反映出的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對他的影響。教學中先出示老子語錄,讓學生對道家主張有所了解,然后借《歸園田居》中對居所的描寫來幫助學生理解《飲酒》中的“廬”,借“性本愛丘山”“復得返自然”等句來理解“此中有真意”,進一步理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表達出的“道法自然”思想,再借助孟浩然詩《過故人莊》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陶淵明回歸自然的愿望和他對后世山水田園詩歌的影響,最終達到對陶詩的審美理解[4]。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