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類:生活實踐類
如,可以通過寫“炒茶”這件事,來洞察其中的學問。
這是我寫的一個片段,請參考:
黃昏時分,朋友的父親,六十多歲的老人,用蒼老的雙手,在院子里的鍋里,不停翻炒。不一會兒,那翠綠的葉子,在熱鍋中,變了形,縮了水,化了妝。煙霧氤氳著整個院子,香氣彌漫每個角落。老人的手上戴著手套,沾滿了茶香,衣服上、臉上都沾滿了茶香哦。臉上的褶皺在歲月中,在一年一年的茶香中,留下了印記。“不夠!”他忽然說,臉上寫滿了嚴肅,讓燒火的人加火。見我疑惑,他笑著說:“炒茶啊,講究的是火候,火候不夠,太嫩,不夠香;火候太過,太焦,會發苦……”多么樸實的語言,卻如同一陣驚雷,敲醒了沉睡中的夢;似一陣春風,融化心中的堅冰;像一縷暖陽,劃開了心中的霧霾。他的話,讓生活迷茫的我,多了一份清醒和澄澈。
這個學問就是:傳統工藝,需要一輩子去傳承,去精研,時代需要這種學問的發揚。
第三類:傳統工藝類
這是我寫的《蘇繡》片段,請參考
潔白的燈光,緩緩灑在繡架上,灑在一位阿婆灰白相間的銀發上。只見她用靈活而蒼老的雙手,在錦緞上穿針引線,一挑一捻,一牽一引,輕輕將荷葉的葉片的輪廓構畫出來了。那針線,纖細如發,輕快如梭,神韻如筆,不多時,已將水中的荷葉繡出來了。荷葉在光的照射下,還有水中的倒影,無不顯示著恬淡和詩意。深淺不一的綠色,映著旁邊的粉紅色的菡萏,點綴著一兩只蜻蜓,簡直就是丹青妙手中最美的一軸卷帙。忽然想起南宋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此時的詩與畫,畫與繡品,演繹得那么默契,那么雅潔。
阿婆從年輕時開始做繡娘,繡了一輩子,但心里依然是歡喜的。從一頭青絲,繡到滿頭銀發;從燕語鶯啼,繡到寒氣逼人;從東方欲曉,繡到月明星稀……有關她的故事一定很精彩:有出嫁時的嫁衣上的刺繡和鴛鴦枕,有孩子衣服上的可愛的貓貓,有送朋友絲巾上的翠竹泣墨痕,也有母親送老衣上的不舍的淚痕……刺繡就是她的人生,刺繡就是她的故事啊。
這個學問就是:傳統工藝,需要一輩子去傳承,去精研,時代需要這種學問的發揚。
第四類:民俗藝術類
這是我寫的片段,請參考
正沉浸在這素凈的畫卷中,一陣陣震懾心魄的小提琴的聲音,繞過亭子,穿過回廊,漫過草叢,傳入耳鼓。循著聲音望去,看到亭子中,坐著一位老人,六十多歲,沉浸在演奏中。旁邊的音響里緩緩流淌出來那如水的音樂。時而似萬馬奔騰,響徹世界;時而似秋蟲啁啾,宛轉悠揚;時而似冷月相照,凄涼傷感。周邊站了三三兩兩拍攝的人。老人說,他一輩子都在為妻女奔波,為生活忙碌,從來沒想過學習藝術。退休后,自己自學了小提琴,不到一年的時間,可以參加老年團演奏了。他語重心長地說:“我覺得時間不夠,為自己癡愛的方向努力,不敢浪費一點時間啊。”說話間,他的眼睛中看著手中的小提琴,緩緩地灑出一絲絲溫柔。
老人的話,震撼著一旁的我,是啊,一生太短,但活在當下,不可虛度,好好熱愛生活,每天充滿能量,才不辜負這來世間一遭的自己。正如:這一座古亭、一樹潔白、一位老者、一首美曲……
這個學問就是:熱愛生活,不辜負每一分。
第五類:美食類
這是我寫的片段,請參考
傍晚,在親戚家用餐。表哥是做美食的,開了個酒店,在當地非常有名,如果在《清明上河圖》上,應該算是“記李員外家”了。他特意分享了一道菜-----海鮮粥。我盛了一碗,味道鮮美,讓人贊不絕口。這味道不是北方的重咸重辣,而是有南方溫和的味道。特意向他討要了“秘方”。他認真傳授,從配料到順序,從方法到火候,無不細致入微,讓人感動。特別是從配料儲備上,需要提前一天準備,否則影響口感。另外,選材上,非常考究,需要東北的五常大米、香芹若干、肉厚牡蠣干、上好的扇貝……
我忽然想起了,《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鳳姐給劉姥姥夾的茄饗時,如下: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并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干,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是的,看似一碗簡單的粥、一盤簡單的茄饗、一盅美酒,背后都是功夫。而有些時候,我們品不出味道的美,更品不出這味道背后的付出。世間,哪有隨隨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不就是我們不想、不敢、或不愿去嘗試和探索嗎?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寫。
考生會根據自己熟悉的素材去把握,一定要寫出深邃的學問來。
2022年蘇州中考作文題目解析,先到此,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同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