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7-23 20:49:13
生物課堂教學實效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 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也是教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還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教師要提前知曉學生真實的學情,包括學生已有的生物學知識、學生過往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常識、學生的心理效應、特定的內容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偏差、學生學習風格的差異等等。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往往無的放矢,或成為空中樓閣。
關鍵詞 學情 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使我國基礎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學生為中心”是生物教師構建課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要做到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感悟,在指導下可獨立,在帶動下能主動,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準確把學情。“學情”是學生的實際特點,主要指學生的知識和智力發展水平,學習動機,年齡等心理特征,當然也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學習習慣。
確立教學目標后要實施相應的教學計劃目標,但計劃的實施并不是機械的,雖要根據課堂情境進行調整。作出調整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班上學生的反應。研究表明,如果教師不隨機應變,計劃就可能起副作用。當然預期的學習結果是教學效益的底線,而不是教學結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學結果一定是預設的目標加上生成的目標。預期的學習結果是教學設計時關注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決定因素,也是教學效益中可評價的那部分。這是教學的底線,如果過于重視生成性目標,教學就有可能走向“無目的”的誤區,更談不上高效。實踐表明:無論是預設的目標還是生成的目標,都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學情之上,否則目標只能是空中樓閣,遙不可及。那么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到準確把握學情?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筆者在這方面的做法。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