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8-17 21:10:56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稱。(稷(jì)、黍、麥、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4.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豕)、狗(犬)、雞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8.歲寒三友:松、竹、梅 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
9.六書:象形、會意、指事、 形事、轉注、假借
10.連中“三元”:凡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鄉試第一名)、會元(會試第一名)、狀元(殿試第一名)。
11.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官。
12.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13.科舉考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鄉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1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15.“風騷”,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才華。
16.《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分“風、雅、頌”三大類。
17.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在為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21—23點,三更23—1點,五更3點—5點。
18.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19.星宿(xiù):古代把星座稱為星宿。
20.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舊指宗教或學術界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貶義。
21.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話。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三寶”,拂教名詞,指佛、法、僧。
2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習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征。
23.謚號: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行為給他評定一個稱號,以示褒貶善惡。如范仲淹謚號為文正公。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