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8-24 11:03:03
關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問題
關于中國資本主義是否是“歐風美雨”的產物的問題,史學界尚無定論。一種意見認為:“中國新興的近代企業,絕大多數是從無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業成套的移植過來。”因此,它是“歐風美雨的產物”。另一種意見認為:“本來中國封建社會內部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就在緩慢地朝著資本主義社會的方向發展,外國資本主義的傳入,促進了這種發展,它破壞了封建的自然經濟的基礎,給中國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造成了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這些條件使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得以發生,同時又被原已存在的資本主義萌芽利用而滋長,中國的資本主義就是這樣表現為雙重的發生過程。”因此,不能說它只是“歐風美雨的產物”。處理這一問題,要把下面兩個問題區分開來:19世紀6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否是歐風美麗的產物;中國封建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萌芽能否成長為參天大樹。“歐風美麗”對近代資本主義產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壞作用,毀掉了原來的資本主義萌芽;二是促進作用,使中國自然經濟解體,擴大了商品市場、勞動力和資金,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某些條件和可能。這一方面說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產生的,這種新的社會條件又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后形成的,這隱含著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入侵落后地區后果的理論認識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這也說明如果沒有資本主義入侵,中國自身發展的經濟規律必將導致民族資本主義形成。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與“歐風美麗”關系甚密,對其有資金、技術、機器等方面的依賴。
☆關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階段性特點
兩次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列強尚處于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其經濟侵略是以商品輸出為主,即著眼于推銷商品和掠奪原料,19世紀7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侵略方式逐步轉向以資本輸出為主,侵略目的轉為爭奪并獨占投資場所。表現在謀求侵略權益上,早期主要是強開通商口岸,設租界。而后期轉變為謀取資本輸出特權。劃分勢力范圍,強占租借地。其中《中法新約》較早顯現出這種變化,即法國要求獲得在中國廣西和云南的筑路權。到《馬關條約》表現:更為明顯直接要求在中國通商口岸辦工廠和大片割地,體現了列強資本輸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以至迅速刺激和引發了瓜分狂潮。另外,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又不能截然分開,在四五十年代商品輸出階段,已有早期的資本輸出,只是以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商品輸出服務,如沿海的外資工廠,把收來的棉花、茶葉、蠶繭等加工之后運回本國,既減少消耗,又增加效益。而19世紀末以資本輸出為主階段,商品輸出也仍然存在。
關于租界、租借地
租界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強迫半殖民地國家在其通商口岸或城市劃出作為外僑居住和貿易的一定區域,作為其進一步侵略該國的據點,上海英租界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租界。“租借地”是帝國主義國家強迫半殖民地國家將其劃定經濟手段控制某國的一定區域,不許別國插足的特殊區域,是向殖民地發展的過渡形式。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3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