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合 2022-09-14 09:15:34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3年中考語文知識點:句號的使用,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句號
句號是最常用的符號,小學一年級就要認識它。句號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用句號的句子語調平緩。
例如:
1.太陽暖烘烘的。(小學《語文》第四冊《丑小鴨》)
2.原來池底長著許多石筍,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險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寶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學《語文》第七冊《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桂林山水》)
4.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小學《語文》第十一冊《金色的魚鉤》)
例1非常簡單,講太陽給人們的感覺,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用句號。
例2是一個較長的句子,它用四個“有的”把幾種池底石筍的形象連在一塊,句末用句號標示。
例3是個長句子,實際是并列的三句話,講了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因為三個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樣,聯(lián)系緊密,放在一個大的句子中,中間用分號隔開。例4是一個帶有關聯(lián)詞語的句子,“只要……就……”是連接構句的紐帶,所以仍算為一個句子。
在閱讀過程中,句號標志著停頓較大,即停頓的時間較長,例2例4中的逗號和例3中的分號,它們所標志的停頓時間都不能超過句號。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隨手關門。
這三個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個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們平常認識的“誰(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樣)”的構句模式,但仔細一想,它們都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它們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號。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號,關鍵不是看語言的長短,而是要看語言有沒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有的雖然只是一個詞,但卻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個詞就構成了一個句子。例如:
8.走。
9.沒有。
有的雖然由多個詞構成,但并沒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結構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個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個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圓的、在陽光下閃著燦爛光輝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絕不能用句號。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號呢?不一定,還要看這個句子的語氣。句號適應于陳述語氣、語調平緩的句子,語氣很重的疑問句等就不能使用句號。如:
11.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槍放下!
這兩個句子如果都換用句號,那么例11就不是問話了,而是告訴你“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語氣,而是向人陳述“李黑把槍放到地上”這個動作了。
(二)平時我們寫作文,對句號的使用存在3種不正確的現(xiàn)象。
一是用得太少。該用句號的地方不用句號,使語段層次不清,影響表達效果。如:
13.陸峰的凳子壞了,坐上去不小心會跌倒,李志看見了,記在心上,他從家中帶來了工具,放學后,大家都走了,他獨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來。(習作)
例13是由四句話組成的語段:第一句介紹陸峰的凳子壞了,會跌倒,到“跌倒”結束;第二句講李志記在心上,到“心上”結束;第三句講李志帶了工具;第四句講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個句號,使四個句子各自失去了獨立性,整段話層次不清。
二是用得太多。還沒有完成一個完整意思的表達就用了句號,破壞了句子的整體性。如:
14.春天,沙棗樹伸展著粗糙的樹枝。上面覆蓋著一片片短小的葉子。葉子上一層細沙一樣的東西晶瑩發(fā)亮。
例14其實是一句話,結尾用一個句號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個句號,前兩個句號中斷了句子內部的聯(lián)系。
三是混用。屬于其它語氣的句子卻用了句號,與其它標點符號相混。例如:
15.是阿米,還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閃開。”轟隆一聲,架子倒塌了。
例15“是阿米,還是翠芹”是疑問語氣,應該用問號。
例16中“閃開”是命令語氣,應該用嘆號。
(三)句號在應用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前文書寫,不能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
句號在科技文章中,為了不與零相混而換用一個小圓點(·),位置仍在句尾一個字的右下方。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