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1-19 10:54:52
自然環境及其影響
3.3 試分析我國地勢特點及其影響。
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影響:①西高東低,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②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加強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③在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
3.4 為什么我國發射的載人飛船著陸點大多選擇在內蒙古高原?
①地廣人稀,有利于安全;
②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觀測跟蹤;
③地勢平坦開闊,有利于著陸。
3.5 試分析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點: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南北溫差大;
形成原因:冬季南方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白晝較長,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較大;同時,北方正午太陽高度較小,白晝較短,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較小;冬季風對北方影響較大,加劇了南北的溫差。
3.6 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位置在哪些?原因是什么?
位置: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
3.7 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盆地,試分析其原因。
①夏季吐魯番盆地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白晝較長,地面吸收太陽輻射量多;
②地形封閉,熱量不容易散發;
③海拔低,氣溫高。
3.8 試分析我國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其影響。
原因:①國土遼闊,跨緯度廣,南北熱量差異大;②海陸差異大,跨多個干濕區;③地形復雜加劇了氣候的復雜。
影響:①動植物資源豐富;②利于開展農、林、牧、漁等多種農業經營;③形成多樣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3.9 為什么中國南方是“魚米之鄉”,而同緯度的西亞和北非等卻是熱帶沙漠?
①中國東部海陸差異大,為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
②西亞和北非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少,蒸發量大。
3.10 試分析我國夏季風的活動規律和影響。
規律:一般4月開始,由南向北推移,9月由北向南撤退;但年際變化較大。
影響:受此影響,中國南方地區的雨季相較北方地區開始早,結束晚,持續時間長,年降水量較多。夏季風的進退“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如果夏季風較弱,雨帶推進遲緩,久久徘徊在南方,會導致“南澇北旱”;如果夏季風較強,雨帶推進迅速,且在北方滯留時間長,則容易“北澇南旱”。
3.11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我國什么地形區?試分析其形成原因。
地形區:橫斷山脈。
形成原因:緯度較低,海拔較高,氣候的垂直變化顯著。
3.12 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對我國氣候有顯著影響,列舉大興安嶺的地理意義。
①大致與400mm等降水量線重合;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界線;
③大致是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界線;
⑤我國地勢二級階梯與三級階梯的界線——內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界線;
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的界線。
3.13 試比較我國南方地區、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征。
南方地區: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結冰。
華北地區:水量不大,汛期較短,含沙量大,且冬季河流有結冰現象。
東北地區:比華北地區河流水量較大,含沙量小,結冰期更長,且春季積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風來臨又形成夏汛。
3.14 長江中下游地區被稱為“黃金水道”,試分析其原因。
①主要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水量大,江闊水深;
②流經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水流平穩,有利于航運;
③支流眾多,且南北分布,增加通航里程;
④主要流經亞熱帶區域,無結冰期,四季皆可通航;
⑤流域內人口、城市眾多,經濟發達,貨運需求量大;
⑥便于與鐵路、公路、運河、海運等其他運輸方式實現聯合運輸。
3.15 試分析洞庭湖面積不斷減小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原因:①上游水土流失致湖泊泥沙淤積;②圍湖造田。
危害:對長江洪水的調蓄能力降低,容易導致下游洪澇災害加劇。
對策:①上游植樹造林;②退田還湖。
3.16 長江被稱為“水能寶庫”,試分析其水能豐富的原因。
①流經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②主要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且支流眾多,水量大。
3.17 試分析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原因:黃河中游水土大量流失,進入華北平原,水流變緩,泥沙淤積,使河床抬高,兩岸不斷抬高河堤,最終形成地上河。
措施:當務之急是加固堤壩,長久之計是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最新措施是小浪底調水沖沙。
3.18 指出黃河發生凌汛河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凌汛河段:河水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河段(主要在寧夏段、山東段)。
原因:由于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冬春季節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較低緯度的河道來水,導致河堤決口。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