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1-20 18:28:07
生物的保護
自然保護區
隨著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等,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天幾十種的速度消失。這是地球資源的巨大損失,因為物種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鏈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如今,人類都在呼吁保護生物多樣性并為之付諸行動。2008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IUCN)公布了哺乳類動物種群的全球調查結果:“在不久的將來,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會走向滅絕。”多項調查數據表明,地球上的動植物每天都在消失。古道爾用自己隨身攜帶的加州禿鷹的世界最大的羽毛不斷地向世人發出警告,瀕危動物正在逝去。同時,她也在告訴人們,瀕危滅絕的禿鷹是人類從其滅絕的邊緣拯救回來的物種之一。人類的行為正在不斷實踐其對生命的偉大承諾,人類不會放棄對生命的挽救行動。
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陽生植物:在比較強的光照下才生長得好的植物。
陰生植物:在比較弱的光照下才生長得好的植物。
長日照植物:需要較長的日照才能開花結果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需要較短的日照才能開花結果的植物。
種內關系: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的關系。
種內互助:同種生物之間發生的一些有利于捕食或者防御敵害的行為。
種內斗爭: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之間由于爭奪食物、資源、配偶等發生矛盾的現象。
種間關系:它是指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等。
種間互助:不同種的生物之間發生的對雙方或者一方有利的行為。
種間斗爭:不同種的生物之間由于爭奪資源、空間等所發生矛盾的現象。
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開,則雙方或者一方不能獨立生存(互惠互利,不能分開)。
種群:在一定時間和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
生物群落:在一定時間和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個體的總和(所有種群的總和)。
生態系統:在一定的時間和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機統一體(自然系統)叫做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作用構成)。
種群密度:它是指單位空間內某種群的個體數量。
年齡組成:它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個體數目的比例(形成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
性別比例:它是指種群中有繁殖能力的雌雄個體數目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當三種類型)。
出生率:它是指種群中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
死亡率:它是指種群中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
生物群落的結構:它是指群落中各種生物在空間上的配置情況,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方面。
生產者:它指生態系統中的自養型生物(——包括綠色植物、非綠色植物和自養型微生物)。
消費者:它指只能利用現存的有機物的動物和一些微生物。
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以及一些動物,它們能把動植物的尸體、排泄物和殘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在重新被綠色植物利用來制造有機物。
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事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做食物鏈。
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的復雜營養關系,叫做食物網。
能量流動: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散失的過程(——能量流動的起點、總能量和流動渠道)。
物質循環: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化學元素,不斷的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
這里的生態系統指的是生物圈,其物質循環帶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碳的循環:碳以二氧化碳形式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以有機物形式在生物群落的各成分之間傳遞,最終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無機環境的過程。碳循環始終與能量流動結合在一起。
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它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它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動態平衡),這種平衡狀態叫做生態平衡。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發生的異常變化,或者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對人類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人為因素:主要是指人類對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工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