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1-26 19:54:24
對于歷史來說,這是一門需要平時積累的科目,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高中歷史不像初中歷史一樣,高中歷史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理解,不像初中歷史一樣,靠簡單的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所以,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學習歷史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建議先收藏再閱讀哦~
很多同學一上歷史課,就想睡覺,想干別的事,自然而然歷史肯定學不好。想要學好歷史,一定要建立對歷史的興趣,當你對一個事物感興趣了,你才會投入心思去學習它。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什么成績都別想拿到。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么;然后在聽課的過程中,把自己預習遇到有疑問的,帶著疑問去聽老師講,這樣會使你印象深刻很多。課后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這是在宏觀上把握歷史的前提;閱讀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典章制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等,這是在微觀上把握歷史;閱讀正文中的小字、注釋和圖表,有助于對主體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最后這一點最容易被忽視。綜觀近年高考題,教材小字名義上是閱讀教材,不做考試要求,而實際高考大綱中卻強調把握知識體系,意即在知識系統中的內容都在考查之列,所以在多年的高考題中總不斷出現小字部分內容。因此在閱讀教材中要把小字、注釋和圖表內容都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去,才能做到全面復習,完整把握歷史知識。
閱讀中要抓住關鍵詞以認識歷史發展的程度、了解歷史事件間的相關聯系: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社會的改造經歷了“初步”、“進一步”、“徹底”等階段;如《九國公約》簽訂,“又要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抓住“又”字就能將近代列強在侵華問題上的階段性和相互關系發掘出來,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20年代經歷了“相互爭奪-共同支配-日本獨占-共同支配”的歷程;抓住對比詞,以把握同類事件的個性和共性,如“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在世界許多地區展開,美國、德意志、意大利、俄國和日本等國家通過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第一,要理解記憶,不要單純地機械記憶。高中歷史理論性較強,抽象概念較多,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真理解歷史結論中每一句話的內在含義,每一層次間的邏輯關系。如世界近代史中“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評價,就要將四句話的簡短結論分解成:①地位“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標志“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其中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主要國家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又包括資本主義國家間的貿易關系和資本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間的貿易關系。③積極作用“世界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有利于世界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聯系與相互促進。④消極影響“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商場和資本輸出場所,資本主義國家控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命脈,對它們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掠奪”,這意味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但在貿易雙方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必然會逐步加深雙方間的矛盾。
第二,要在整體知識的聯系中記憶,不要零星孤立地記憶。歷史知識是互相聯系的,如因果聯系、并列聯系、對比聯系等。將歷史知識分類歸納在一起,形成知識鏈,記憶更深刻牢固。如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內容繁雜,最易記混記錯,但將其分為割地、賠款、通商、關稅、軍事和宗教等類別歸納記憶,則效果大不相同。
1.因果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旨在考查綜合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此類題目主要著眼于歷史現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同時注意區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顛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2.組合排序型選擇題
該類題目一般是指依據題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條件將選項按照時空演化或邏輯關系等進行排列組合,要求選定其對應關系。雖然題干比較鮮明,但備選項組合迷惑性較強。組合選項一般分為有序與無序兩類。對于時空組合排序型題目可以根據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進行排序后對照備選項確定答案。對于邏輯性組合排序型題目應從備選項出發,采用排除法進行,即排除選項中包含有錯誤組成的選項,只要有一個是錯誤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項組合排序的確定兩三個肯定正確的即可得出正確答案了。
[設問特點]
1.限定性的設問,如這一現象出現的歷史、社會、經濟、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寬泛性的設問,如該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歷史條件、歷史因素有哪些等。
[答題模板]
1.在沒有限定詞的情況下,歷史背景、條件、因素、依據、原因等可從(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2.根本原因:政治層面的根本原因從經濟層面入手,生產關系層面的根本原因從生產力入手,上層建筑層面的根本原因從經濟基礎入手,社會意識形態的根本原因從社會存在入手,一切歷史事件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從內因入手,相同屬性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從歷史規律入手。
3.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1)主觀原因一般從領導某事件的階級、階層的主觀目的、動機、決策或政策、方針等方面進行思考;
(2)客觀原因一般從自然或社會環境(形勢)、經濟狀況、政治現狀等方面進行思考。
[設問特點]
(1)內容類設問的呈現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內容,主要內容是什么,基本內容是什么,核心內容是什么等。
(2)措施類設問的呈現形式主要有:具體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項措施,采取了怎樣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舉措,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等。
[答題模板]
(1)具體史實型:據材料定位該史實發生的背景或社會矛盾→據所學知識推斷解決問題或矛盾的意圖→結合設問限定組織答案(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農業、工業、商業/對內、對外等方面回答內容或措施)。
(2)縱向專題型:據材料定位專題主旨→據所學知識劃分階段→結合設問限定條件提煉各階段的中心詞組織答案(依據開始、發展、結局/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等歸納內容或措施)。
[設問特點]
(1)影響類:
①限定性設問,如有何積極影響,產生了怎樣的消極影響,其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影響如何,對世界或者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方面的影響如何等②寬泛性設問,如有何影響,其歷史作用如何。
(2)意義類:
①限定性設問,如分析歷史事件產生的現實意義,有何國內意義,其重大國際(世界)意義是什么,說明歷史事件、現象的政治(或經濟、思想文化)意義是什么②寬泛性設問,如有何歷史意義,其歷史作用(指積極作用)如何等。
[答題模板]
(1)影響類設問:
①政治影響,可從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調整、政權更替、政策制定或改變、新的階級產生等方面思考。
②經濟影響,可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等方面思考。
③寬泛影響,需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或消極作用和積極作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