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2-10 13:29:19
一、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主線
我們常常在說創新,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知識共同探討,平等對話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貫穿兩條線索:學生的學(感受、質 疑、鉆研、討論、聯想等)和教師的教(求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通過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熏陶交織著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去發現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不是塑造他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
二、重點考點和拓展脈絡梳理
首先講解基礎知識,之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原理,理解教材,同時鼓勵學生敢于揭示教材內在的矛盾。學生知識和能力發展的矛盾,從面達到發現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教學,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注意課堂教學緊扣主線,教學內容落到實處,把學生的思維導向重點,使課堂訓練到位,有相當的密度、廣度和深度。同時注重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環環相連,使整個教學過程嚴謹細致,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剖析透徹。
三、抽象具體化
有的化學概念很抽象,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采用創新教學,使概念具體化。如分子的定義,讓學生拿出一張廢紙,盡力將它撕碎,只到不能再撕為止。那么 “當紙被撕得足夠小時,我們還能看見嗎?”。引導學生回答 “不能”從而得出分子是種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可以繼續追問 “那么把這些足夠小的碎片按原來的次序拼在一起,它還能構成紙嗎”,引導學生說 “能的”得出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再進一步設問:“如果我把這張紙燒掉,紙變成什么了,構成紙的分子變了嗎,為什么紙灰與紙的化學性質不同,反過來,如果分子不同它們所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會相同嗎? ”像這樣通過層層鋪墊、誘導,學生便很容易地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四、課堂實例
二氧化碳這個小東西,性質多,實驗多,那么在進行《二氧化碳的制法》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驗滿和收集方法”為目標,來設計課堂教學。
第一步,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的選擇。該內容的教學通常是用錐形瓶或試管分別來做演示實驗,這種方法相互對比不明顯,那怎么做好呢?找兩組對比實驗,一組是先用三只培養皿,分別加入碳酸鈉、碳酸鈣和硫酸鈣,然后各倒入適量的稀鹽酸,另一組是取兩只培養皿先放入適量的碳酸鈣,在分別加入稀鹽酸和濃鹽酸。讓學生經過觀察、討論后進行總結。由于實驗現象對比明顯,學生很自然地明白了為什么選擇碳酸鈣和稀鹽酸的原因。
第二步,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及適用范圍。如果只讓學生掌握簡單裝置而不進行對比則教學深度不夠。引導學生可以在不斷設問的同時,演示直接用錐形瓶、單孔塞、玻璃導管組成的簡單裝置制取二氧化碳;然后把單孔塞換成雙孔塞,添加長頸漏斗,并分析長頸漏斗,插入位置的正確與錯誤,從而組成可以加酸液的簡單裝置;再在長頸漏斗下端,增添有孔塑料隔片及彈簧夾,并演示彈簧夾夾住,松開橡皮管時的變化情況而組成簡易氣體發生器。按照學生的觀察及思維順序,引導學生順利完成了簡單裝置、簡易氣體發生器的設計,從而掌握使用原理。之后結束了嗎,還沒有,還要提供幾套裝置讓學生對比每套裝置的優劣,最后總結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適用范圍。通過由簡到繁的順序,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了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第三步,二氧化碳的驗滿和收集。采用對比和討論的方法,列出兩種檢驗方法,一種火柴伸入集氣瓶內,一種火柴平放在集氣瓶口讓學生對比并得出正確的方法。收集方法,讓學生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在討論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并弄清其原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興趣也是責任壓出來的。興趣需要堅持,需要學精,只有精一些,才會從中享受人生的樂趣。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打破傳統的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逐步的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做課程的創新者,調研者,以熱情和認真的態度講行教學,需要我們共同精進。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