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12-11 16:50:58
8.中國近代史上,社會性質發生了三次變化,指出有哪三次變化?
第一次變化: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變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第三次變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9. 史學界普遍認為,至1919年以前中國近代化歷程由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試分析這三個階段分別有哪個階級發動了那些運動來學習西方?
⑴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地主階級洋務派,洋務運動;
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維新變法和辛亥運動;
⑶學習西方思想文化:資產階級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新文化運動。
10.江澤民在 “十五大”報告中總結20世紀的中國革命進程時說“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是哪三次巨大變化,產生了哪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人?概括三位偉人對中國現代進程作出的突出貢獻。列舉某位偉人3件事跡,談談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⑴三次巨變: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行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⑵產生的三位偉人是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⑶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1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怎樣一步步形成的?
⑴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⑶七七事變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2.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共同點。
⑴ 都形成了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集體。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⑵ 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共和中國革命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⑶ 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遵義會議為長征的勝利,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13.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曾經兩度合作,而后又兩次分裂。請你結合這兩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分裂所造成的惡果,談談它給我們的啟示?
⑴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首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促進了北伐的勝利進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⑵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抗戰的最后勝利;
⑶1927年,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結束。中國出現了國共兩黨十年內戰的局面;
⑷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挑起了內戰,第二次合作結束,中國再次陷入內戰時期,給人民帶來災難,并且形成了臺灣和大陸長期分裂的局面。
啟示:國共兩黨“和則兩利”,“分則兩害”。因此,兩黨應該從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精誠團結,攜手合作,共同為祖國的統一大業的完成和中華民族的振興作貢獻。
14.為什么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⑴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
⑵實行改革開放后,他提出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⑶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觀點;
⑷十三大上他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十三大根據他的設想,做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總之,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說他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