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
一、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
1、1949年,蘇聯同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斯大林按照__蘇聯模式__對東歐國家進行了全方位的內部改造。
2、1950年,中蘇締結了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
二、蘇聯改革:
1、改革原因:長期以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弊端嚴重,阻礙社會進步
2、赫魯曉夫改革:1953年,赫魯曉夫在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同時,在經濟上進行了一些改革:發動墾荒運動;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等但是,他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經濟上推行“新政策”。但是,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加強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建設,使一些重工業居世界首位,軍事同美國抗衡,但輕工業和新興產業明顯落后。
3、巴爾戈喬夫改革:1988年,巴爾戈喬夫實施政治體制改革,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
三、東歐劇變:
1、東歐劇變原因:
(1)20世紀60年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經濟都出現嚴重問題;
。2)各國改革成效不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3)西方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
(4)80年代受戈爾巴喬夫各國的影響,政局激烈動蕩
2、東歐劇變表現:在短短的兩三年里,東歐各國社會制度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
四、蘇聯解體:
1、背景:1991年,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
2、時間:1991年底,蘇聯解體。
3、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誤長期得不到糾正,積累起許多問題和矛盾。
4、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危機
5、實質: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改變
6、影響:標志著美蘇兩級格局的結束,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7、教訓:改革要關注民生,符合國情,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
8、易錯點: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只能說明斯大林模式的失敗,不能說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
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一、萬隆會議
1.時間、地點: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2.參會國家:亞洲、非洲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
3.特點:成員廣泛,代表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民;由亞非國家自己組織舉辦,無帝國主義國家代表參加。
4.會議內容: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
5.“萬隆精神”:指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
6.意義:萬隆會議是第一次亞非會議,它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
二、“非洲年”
1.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首先在北非展開。
2.1951年底,利比亞宣布獨立。
3.1952年,埃及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國。
4.1962年,阿爾及利亞人民推翻了法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
5.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
6.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7.非洲獨立的影響。
、賹崿F了非洲的獨立與自由,為非洲國家的振興奠定了基礎;
②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使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瓦解;
、弁苿咏⒐侠淼膰H政治經濟新秩序。
三、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1.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最終在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2.1977年,巴拿馬與美國簽訂條約,收回了運河區的部分主權。1999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