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6-30 15:58:28
一、知識點梳理
(一)溫度
1、溫度
(1)定義: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2)攝氏溫度的單位:攝氏度,符號是℃,讀作攝氏度。
(3)攝氏溫度的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將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將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分別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間有100個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
2、溫度計
(1)作用:溫度計是用來測量物體溫度的工具。
(2)原理: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3)構造:內徑很細且均勻的玻璃管,管下端與玻璃泡相連,泡內裝有適量的液體,如水銀、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玻璃管外標有均勻的刻度和采用單位的符號標記。
(4)種類:常見的溫度計有三種: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和寒暑表。
3、實驗室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注意“三看”
①看零刻線的位置:目的是為了在測量過程中正確辨別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以免造成誤讀。
②看溫度計的量程:在使用時要注意不要超過溫度計的量程。
③看溫度計的分度值:即溫度計標尺上相鄰兩條刻度線間代表的溫度差,以便測量時能夠準確讀出溫度值。
(2)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的注意點
①應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體,視線必須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
(1)用途:測量人體的溫度。量程為35~42℃,分度值為0.1℃。
(2)特殊構造:玻璃泡中的液體是水銀,在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間有一段很細的細管——縮口。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態變化
物質以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式存在,物質各種狀態間的變化叫作物態變化。
2、熔化
(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作熔化。
(2)晶體與非晶體。晶體:有固定熔化溫度的一類物質。如冰、食鹽、明礬和各種金屬等。非晶體:沒有固定熔化溫度的一類物質。如松香、玻璃、瀝青等。
(3)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作熔點。
(4)熔化規律。晶體熔化規律:晶體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吸熱,但溫度不發生改變。非晶體熔化規律:非晶體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上升。
(5)晶體熔化的兩條件:一是晶體溫度要達到晶體的熔點;二是達到熔點后還要不斷地吸收熱量。
3、凝固
(1)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物理過程叫作凝固。物質凝固過程需要放熱。
(2)凝固點:形成晶體時也有確定的溫度,這個確定的溫度叫作凝固點。
(3)凝固規律。晶體凝固規律:形成晶體時要不斷放熱但溫度不變。非晶體凝固規律:形成非晶體時,隨著物質不斷放熱,溫度不斷下降。
(4)晶體的凝固條件:首先要達到晶體的凝固點,還要能不斷放出熱量。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作汽化。
(2)汽化的方式:蒸發和沸騰。
(3)特點:液體汽化時要吸熱。
2、沸騰
(1)沸騰的特點: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溫度總保持在沸點不變。
(2)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作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
(3)沸騰條件:一是液體要達到沸點;二是溫度達到沸點后要繼續吸收熱量。
(4)影響沸點的因素:沸點與液體表面處的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3、蒸發
(1)定義: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一種汽化現象。
(2)蒸發的特點:
①在任何溫度下都可進行;
②蒸發是在液體表面進行的;
③是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
④蒸發吸熱。
(3)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①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得越快;
②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得越快;
③液體表面隨上的空氣流動得越快,蒸發得越快。
4、液化
(1)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作液化。
(2)使氣體液化的兩種方式: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3)特點:氣體液化時要放熱。
(四)升華和凝華
1、升華
(1)定義: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叫升華。
(2)常見的升華現象:冬天,室外濕衣服中的水會結成冰,但冰凍的衣服也會干;固態碘直接變成紫色的碘蒸氣;放在衣服中的樟腦丸不見了;用久的白熾燈泡燈絲變細等。
(3)特點:升華吸熱。
2、凝華
(1)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作凝華。
(2)常見的凝華現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體上常常掛著一層霜,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凝華成的小冰粒;用久了的燈泡內壁常有一些黑乎乎的東西,這是鎢絲先升華后凝華形成的。還有雪、冰花等。
(3)特點:凝華放熱。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